为深入学习乡村振兴政策,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的天道酬勤——邛崃红旅实践队于7月16日前往四川省邛崃市火井镇大葫村及状元村开始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前往了火井镇附近的红军长征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并继续深入调查了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发展之道。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开展前,“天道酬勤——邛崃红旅实践队”前往了邛崃市高何镇红军长征纪念馆研学,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观看实物及视频等方式,深入学习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队员在四川金融团工委共建的“红军书屋”内开展深入讨论学习,通过阅读长征相关书籍,交流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了以“重温长征史,共筑中国梦”的读书交流分享会。队员们还通过参观博物馆,感受到文物中承载着红军战士坚如磐石的信念信仰,重新体悟共产党人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成员以本次长征纪念馆研学为契机,持续传承红色基因,砥砺践行初心使命,自觉将本次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红色文旅——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图为实践团队在邛崃市高何镇红军长征纪念馆开展研学。通讯员 钟怡欣 供图
规划因地制宜,助力乡村振兴
为总结乡村振兴的经验,团队来到了2018年获“一村一品”的双童村和2021年获“一村一品”的大葫村所在的火井镇并对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居民进行了采访调研。为顺应国家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深入理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丰富内涵,在火井镇政府的有利领导和体贴关怀下,其下辖村——双童村、大葫村、状元村在乡村振兴、产业规划、居民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通过实地调查,队员们了解到大葫村位于海拔最高2000米的山地,森林覆盖率高达97%——这样的地理环境为大葫村的冷竹笋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一古老而珍贵的农产品变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从2003年的300多亩到2022年的12000余亩,独特的冷竹笋使大葫村被评为四川省省级示范合作社并成为成都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展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和前景。
党员们不仅在技术指导、资源对接等方面提供支持,还积极引导村民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增强自主创业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村民积极融入市场经济,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小组成员了解到,为了促进冷竹笋产业的发展,大葫村在技术支持、产业合作、注册品牌等“多点发力”:邀请成都林科院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改良种植技术,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提高冷竹笋的产量和质量。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提升大葫村冷竹笋的市场竞争力;与洪雅幺麻子冷竹笋加工厂的合作,促进了冷竹笋的加工和销售,这一举措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市场份额,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大葫村村委会注册了“玉灵山”品牌,并于每年九至十月举办冷竹笋采摘节,旨在吸引更多游客,以丰富游客的农村体验为基本要求同时,提出发展旅游业的想法,将特色民宿的建设提上日程,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机遇。
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旨在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一体化。冷竹笋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大葫村的经济增长,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队员们了解到,大葫村通过探索冷竹笋的深加工——如抽丝笋和干笋等竹笋制品,延长了产业链条,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为大葫村的村民提供了更多脱贫致富的机会。冷竹笋产业促进当地就业200余人次,其就业人员优先从贫困住户、退役军人和低保人员中招募,奉行“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图为实践团队向大葫村村委书记许国林了解冷竹笋产业。 通讯员 韩峪妃 供图
居民安居乐业,留住美好乡愁
随着治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居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有关部门的帮助和关怀:从状元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旁边独立的“青少年服务工作站”,到村务监督委员会大厅竖立的“退役军人工作指南”,再到大葫村某个办公桌上放着的“致退休人员的一封信”,以及“冷竹笋产业的就业人员优先从贫困住户、退役军人和低保人员中招募”的保证……诸多细节凸显了相关部门致力于将乡村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成富有乡情乡愁的场所,反映出当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助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环境,响应“建设更有人文关怀的乡村”的号召。
图为实践团队与状元村村民进行访谈。 通讯员 周馨悦 供图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亲切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更好地了解当地青少年情况,队员们通过线上填写问卷+线下实地走访的形式,在火井镇的各个下辖村(状元村、大葫村等)开展了“乡村青少年阅读行为研究”的调研。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年龄段的采访对象让小队成员感受到了火井镇的生机与活力,他们的回答更让队员们在惊讶之余体会到了何为自豪——当被问到“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一位小学三年级的采访对象脱口而出“我想当兵”;听到奶奶解释“他的爸爸妈妈都在西藏工作”,四岁多的小朋友稳重又懂事地补充“他们在拉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87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