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4日,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寻数字经济之迹,擎乡村振兴之图”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安桥头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实践团成员体验村内传统文化,探寻数字赋能文化产业的乡村新模式。
文化繁荣促进产业振兴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外婆家,安桥头村通过文化赋能打造新时代乡村文化高地,突出产业提质打造共富工坊,并通过文旅融合发展使乡村更具有“未来味”。宣明德书记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了安桥头村人口、产业、收入等基本情况,并介绍到自安桥头村依靠特色地标展示村内鲁迅文化,赢得广泛关注后,村内进一步通过与高校合作等形式打造多项公共文化空间:由清华学子设计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在保留传统居住建筑的墙体与柱网结构的基础上,创新了外立面及内部设计,站内设置下沉空间作品布展处、茶座、放映区、展览会议室等活动空间。工作站集结清华大学各类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规划设计、环境改善、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智力支持;村内的大众书局融合体验式阅读场景,营造温馨、自然、书香、格调的优雅意境,无愧为一个传播推广生活美学的“文化交流体验平台”;北新书站则充分融入鲁迅文化元素,主营图书、咖啡吧、文创售卖,设置公共休憩空间及书堂,为村民们提供文化阅览场所的同时,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同时,村内的多处文化馆、展览馆也都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将传统文化与数字化手段相融合,呈现出更好的视、听觉体验,以带动手工业、旅游业发展,以文化繁荣助推产业振兴。
图为实践成员在乡村振兴工作站内采访村民
数字手段助推文化赋能
鲁美文化基地和朝北台门陈列馆是安桥头村最典型的数字化文化展陈地。门口几叶乌篷缓缓划走,实践团走进了朝北台门陈列馆,这是一个囊括鲁迅先生月夜看戏、点船游等诸多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殿堂,这里有外婆讲故事的慈爱声音,有热气腾腾的年夜饭,馆内以场景仿真还原的形式,带给游客最质朴也最真实的视觉、听觉体验,而殿堂的纱幕投影和手触电子屏也向实践团展示了安桥头祭灶、祝福、分岁、拜年等独特民俗。踏入鲁美文化基地,实践团看到了一个个用材独特、色调活泼的鲁迅系列文创产品,馆内除了区域内摆放着的作品外,还包括电子屏内播放的一系列陈品,现场展示与数字化展陈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节省空间、减少作品损耗,也方便定期换置,给观众带来更新鲜的观赏感。随后,实践团还走入了二楼的工作科研区,看到了创作者们以传统手工和借助数字化统一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激发出新的创作灵感。
安桥头村通过因地制宜挖掘“外婆家”特色乡村文化资源,以影视动漫作品、文化衍生品等形式呈现当地特色,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文化赋能,以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产业提供就业机会
随着安桥头村借助自身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手工业、旅游业等文化产业,村民们从中获得了大量就业机会。走进共富工坊,实践团成员看到几位阿姨正在熟练、快速地制作着一批手工品,经询问了解到这是鲁迅系列文创袋的其中一小部分。村民们在共富工坊内每隔几周就会做一些不同的简单手工制品,这些产品经过后期加工组装后进行售卖,而村民们经过一天的辛勤劳动能有上百元的收入。实践团成员在阿姨们的耐心指导下参与手工袋的制作,还在当地手工艺人的帮助制成了竹编乌篷船,体验了浓厚的“非遗”文化。
随着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村民们还在村内开起了饭馆、咖啡店,实现增收共富的同时,也以热情好客的形象,让鲁迅的思想品质、精神品质和文化品质与现代餐饮文化相结合,带给消费者更多美好体验。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在共富工坊内体验手工劳动
安桥头村的蓬勃发展是无数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这个承载着鲁迅先生月夜行船、观看社戏等儿时记忆的小小村落,如今通过培育文旅融合的新兴业态,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河道中徐徐飘荡的乌蓬船不仅在鲁迅先生的儿时记忆中轻轻划过,也代先生见证了村内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振兴、村民们走向共同富裕的美好现状。
而本次实践活动也大大增强了当代青年学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有力赋予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88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