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的思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星野志愿服务队于7月24日在鄂州市樊川社区开展了以“用手捏塑,用心感受”为主题的手工黏土课程。本次课程由志愿者老师杜紫怡、袁青、陈艺春领导教学,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志愿者老师们先让孩子们观看一个制作视频和优秀成果作品,孩子们都感到十分新奇有趣,迫不及待想要开始课程。学习制作手工黏土作品,表现出对制作黏土的浓厚兴趣。
随后,志愿者老师让孩子们洗完手之后在活动室集合,让孩子们坐在围成一圈的桌子上,正式开始了黏土制作,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分发了五颜六色的黏土供孩子们制作,然后开始教孩子们一些基础的形状制作:圆球状——用手掌反复揉搓成圆球状。揉搓时,应使粘土均匀受力。可以说,圆球形状几乎是所有粘土制品的起点。水滴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两个手掌相合,呈“V”字形,将圆球夹在手掌之间反复揉搓。由于角度的不同有时会揉出圆圆的小水滴,有时会揉出细长的小水滴。梭形——制作出水滴造型后,用同样方法调换粘土在手中的受力部位,再次用手掌反复揉搓。重复几次,使两端的尖头趋于一致。正六面体——先将粘土揉成小圆球状,再用双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捏平圆球的四周,使之呈正方形。同样方法,反复捏平正方形的六个面,最后固定为正六面体形状。圆筒状——先将粘土揉成圆球状,再将双手合在一起,夹住圆球反复揉搓,再用食指和大拇指按平两端即可。
图为学生在进行胡萝卜黏土制作的初步构型。 杜紫怡 供图
在孩子们学习完这些基础形状的制作之后,便开始了作品的正式制作,志愿者老师没有规定孩子们统一制作哪种作品,而是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捏造任何自己想要捏造的形状。各种各样的颜色在小朋友的手里开始有了形状,小朋友也赋予了黏土别样的生命力。课堂最后,每一个小朋友都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黏土作品,大家也毫不吝啬地分享了自己创作时的想法和灵感,有漂亮的花朵、可爱的胡萝卜、美味的汉堡以及活灵活现的小人。孩子们的情感真实而强烈,孩子们对黏土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图为志愿者老师与孩子们共同进行黏土制作。 杜紫怡 供图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智能在他的手指尖上”。丰富细致的手部动作是促进大脑发育的最佳途径。粘土是一种传统的玩意儿,既无具体形态,又无固定意义。这种极具发挥性的手工制作,能够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做成各式各样变化多端的形状,对于学生的大脑发育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其次,粘土手工是要一步一步慢慢制作,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耐心细致地制作,要完成一件好的作品,需要仔细、周到地把握每一个细节,孩子们通过黏土制作得以安静下来,用心去雕琢属于自己的作品。由于人类的手是神经感觉最为丰富、最为敏感的部位,在塑造粘土的过程中,孩子的手指不停地捏、揉、按、压,这期间他们的手指得到了大量的复杂运动机会,同时每个手指之间还要默契配合。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他们的手指会越来越灵活,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大脑得到充分锻炼,越玩越聪明。
儿童美育是终身美育、全民美育的重要起点。新时代中国美育要特别注重培育文化自信,将儿童心中美的种子,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在美育活动中多加实践,能释放小朋友好动、好奇的活泼天性。唯有去体验、去接触、去动手创造,方能在行动中理解美的意义。黏土作为一项能锻炼孩子动手动脑能力且受孩子们所喜爱的活动,是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星野志愿服务队也将继续开展特色手工课堂,致力于贯彻和推广美育课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88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