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深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等等。为了深入了解数字赋能文化,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数承古韵实践团为深入了解数字赋能传统文化形式,于2023年6月30日以“古韵焕新,华彩传承”——探寻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主题前往山东日照博物馆等地实践。
了解传统文化现状,明确文化传承处境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灿烂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数不尽的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瑰宝,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却备受关注。曲阜师范大学数承古韵实践团的实践成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上网搜索以及询问博物馆内的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传统文化目前的生存发展现状并不是特别的乐观。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被忽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人们更加注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传统文化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甚至对其毫不了解,这也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热情耐心地讲解,实践队成员进一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也面临着困境。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长期的时间和精力,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变得更加困难。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创新和发展,但这也需要传承者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的了解,同时围绕着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社会实践队员们制定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并进一步明确了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探索文化发展新路径,科技激活文化新活力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基于此,社会实践队员们以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目前广大群众对于传统文化以及数字化的新发展的认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实践队员们来到了省内各处博物馆,例如莒县博物馆等地进行进一步考究。通过在博物馆内的观察研究,实践队员们发现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珍宝的数字化成果,从一进博物馆的大门便映入眼帘的数字化成果展示墙,再到3D模拟沙盘展示的栩栩如生的古代城镇布局,亦或者是通过扫码获取相关文物的详细资料介绍,都在呈现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新发展。通过咨询博物馆内相关工作人员,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往往容易风蚀损坏,留存保护困难,不便于长期以实物形态示人,数字化储存能够打破这一局限掣肘,可以借助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例如拍照、扫描、录音、录像、情景还原再现等方式,完整科学地记录留存文化遗产信息,将实物形态转化为数字信息进行存储,构建数字化档案,进行永久性保存和活态化传承,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记录,仔细总结分析,为后期的实践报告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文化数字化转型,展开发展新篇章
实践结束后,通过总结分析,实践团成员们对文物的数字化发展之路做出了大胆设想。首先,要对于数字化的发展重要性,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广大的群众们意识到其独特意义,并通过当今发达的互联网,利用新媒体对传统文化进行普及宣传,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其次,要着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资源整合。打通文化数字资源所属主体之间的资源整合渠道,实现数字化文化资源的互利共享;利用异构数据共享技术构建行业间文化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行业共享;疏通文化产业上下游价值体系,积极推动价值链的全行业互联互通。然后,要重视文化数字化人才培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缩小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培育政策,建立文化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制定人才育留计划;增设文化数字化岗位、加大综合数字化人才储备。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护文化数字化产权,建立文化数字产权分类保护体系,强化数字化技术专利权保护,明确数字产品的产权关系,对文化资源数据库、离散数字资源等给予合理的产权保护;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手段,提升产权保护的针对性和效率。最终,通过政府的引导,社会共创,民众共同参与,齐力创造一个传统文化数字化的良好生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89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