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第九届江西省大学生环教营:莲花古韵远益清,非遗文化润童心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作者:周静

近日,第九届江西省大学生环教营深入莲花县城厢小学课堂,和同学们一起体会莲花非遗文化的奥妙。非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和保护非遗文化对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莲花县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孕育了无数熠熠生辉的文化明珠。本次营期实践,营员将重点讲解莲花县的女人茶和路口打锡文化。

女人茶起源于莲花石门山,又叫“娘花英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山里的女人有自己的智慧,茶叶选用当地的嫩芽,上山采草花,如凉茶叶,香油草,金银花等。在泡茶时,加入萝卜,姜,豆子。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过程包括杀青、揉捻、发酵、烘干等多个环节。滋味回甘,色泽翠绿,汤色明亮,香气清幽。

(图为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准备的制作女人茶的原材料)

莲花县女人茶除了是一种美食,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莲花县,女人茶被视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代表着莲花县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女性文化特色。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以及独特的制作工艺带来的独特口感,使其至今仍备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莲花县打锡文化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当时,莲花县的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锡矿资源,开始发展打锡手工艺,莲花打锡在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进一步加强了对莲花县打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莲花县的打锡文化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包括锡片切割,锡片打磨、锡片拼接、锡片焊接、表面装饰等多个环节。

莲花打锡作品外形美观,线条流畅,造型独特富有艺术感,其表面还可以进行各种装饰,如雕刻、绘画、镶嵌等。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装饰领域,如家居用品、礼品、工艺品等。

打锡文化不仅是一种手工艺,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使其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视频,同学们了解了打锡的步骤和历史,感受了传统文化的美,才能让传统的打锡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为白苏老师带孩子们总结莲花打锡中蕴含的精神)

(图为同学们举手回答对莲花打锡文化的了解)

如今,打锡文化也成了莲花县的一大旅游资源,莲花县成立了打锡文化保护协会,加强对手工艺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开展对打锡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课堂的学习,同学们对莲花本地的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非遗文化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认识非遗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继承创新非遗文化。走近非遗文化,才能更好地保护非遗文化,当我们在保护非遗文化时,不仅可以保护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并且进一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国际影响力。同时,莲花非遗文化中蕴含了从古至今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价值。保护非遗文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方位的保护和传承,才能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92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正德学子三下乡:抒青春护国情,筑爱国强军梦
为了进一步强化国防教育,推进双拥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及当地居民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国拥军热情,2023年7月20日至24日,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国防寻梦小分队”红色专项实践团以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
妙手童心 趣味横生
本网讯(通讯员刘珍珠)为丰富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星野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堂趣味横生的手工课程。7月13日,志愿者们借助樊川社区提供的手工教具,让孩子们完成贴纸杯画、为…
寻访关怀特殊群体 织就最美夕阳锦绣
用法用心用情,托起幸福夕阳红。7月3日山东理工大学“法治未来”青年实践团前往山东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长寿山医养健康园,寻访慰问养老院的老党员和老人们,深入调研和了解了关于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养老相关…
曲园学子三下乡:科技振兴,强国志在青年 供稿:王艺涧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了探究智慧农业的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振兴,曲阜师范大学“乡食…
广东医科大学三下乡:深耕游鱼文化,领略乡土情怀
大学生网报湛江7月8日电(通讯员:赖雅楠)为了解和宣扬湛江本地非遗文化,激发年轻人乡土情怀,7月8日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寻港志愿服务队驻留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北坡镇,走入游鱼文化发扬地,通过对当…
深刻感悟
中国青年网安陆8月25日电(通讯员郑汪奇)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儿就过去了,却让我从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必须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搞好和同伴之间的关系,而这些…
【信息学院】最后一堂课,情谊记心间
【信息学院】武科大网讯(通讯员陆生博)7月21日,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行筑梦”暑期实践团在西河桥社区举行了最后一节课,并与小朋友们共度了难忘的美好时光。这个夏天,实践团成员们在社区开…
【信息学院】感恩永记心中
【信息学院】武科大网讯(通讯员陆生博)7月21日,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行筑梦”暑期实践团来到西河桥社区,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制作活动,旨在让小朋友们通过亲身参与创作,表达感恩之情…
【信息学院】手工传爱
【信息学院】武科大网讯(通讯员陆生博)7月21日,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行筑梦”暑期实践团来到西河桥社区,与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手工制作活动,以表达感恩之情。实践团成员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提…
【信息学院】科技助农发展
【信息学院】武科大网讯(通讯员陆生博)7月21日,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行筑梦”暑期实践团来到湖北省黄梅县,与当地农民一起学习农活知识。实践团成员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农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