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溯博索——传承传统文化,以研学为力
这个暑假,中国计量大学唐诗之路小分队渡客队以小队形式分别前往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作者所在小队)、中国扇博物馆、中国刀剑博物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探求博物馆研学状。
团队成员从走进伞博物馆的第一步,就置身于伞的世界,倒挂的伞、下落的虚拟雨滴,油纸伞所代表的江南特性便展示在我们眼前。随后我们随着展馆的展出顺序,依次游览了博物馆所陈列的六个关于“伞”历史沿革的展览单元。
中国伞博物馆入口
杭州西湖绸伞以及与它相关的各种文化传说是伞博物馆自身带有的独特的地理文化资源优势,同时伞博物馆也承担了宣扬和传承伞文化的责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前提是让大众了解这一文化,而研学活动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时传统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中小学与博物馆等建立联系,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有利于破解传统课堂在实践教育方面的问题。
从伞博物馆的研学条件来看,博物馆具有多处交互性内容,如组装零件、画伞面、修伞等制作伞的过程,还有与虚拟人物对话的伞铺模型,可以使研学者了解不同伞的区别,更清楚地学习到伞这一器物的结构材质及其及其自身传统手工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较突出的是“诗歌中的伞”一处,博物馆人性化得放置了两把油纸伞在一旁,让研学者可真切体验江南烟雨的风景。另外博物馆还设置“互动区”,提供亲子活动的场所。在团队游览博物馆期间,可见有很多游客在交互性内容前多有停留,表示了对伞文化内容的极大兴趣。
中国伞博物馆互动区
在伞博物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诗歌的元素。
运河诗路带是浙江省人民政府2019年发布的《浙江诗路文化带》中的四条诗路文化带之一,伞博物馆以及其他运河周边的博物馆若在自身文化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增加诗歌色彩,将诗词融入研学活动,这样既可丰富研学活动内容,也可使研学活动参与者在学习博物馆相应文化的同时还能接触诗歌文化,更多面地提升研学者的文化素养。再者对于相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诗歌文化的发展也是一大助力。
在经过完整的博物馆参观后,团队成员从”研学“得角度采访了几位游客与手工艺人。几位游客表示对伞博物馆中现有的交互性内容较为满意,也提出希望博物馆多利用互动区开展活动,多宣传博物馆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而与手工艺人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博物馆场地限制,所以手工艺人们多为前往学校开展活动。
此次实践,让团队成员切实了解伞博物馆研学活动的自身优势与难点,也更明确了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的意义,即打破传统课堂实践性弱的难点,又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相关知识文化,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将诗歌内容融入研学,也可以促进传统诗词文化的传承,更加可以推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93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