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路上】游红色宜昌,筑青春之梦 7月5日至9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宜昌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以“贯彻党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历史寻访等方式,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展示新时代青年的良好风貌。 缅怀革命先烈,搜寻红色印记 7月5日上午,实践团先后抵达宜昌市革命烈士陵园与宜昌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进行“缅怀革命先烈。搜寻红色印记”实践学习活动。 “宜昌市革命烈士陵园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位于宜昌市城区东山之巅。198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程子华亲笔题词‘继承先烈志,建设新宜昌’。陵园公墓内陈放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宜昌牺牲的204名烈士的遗骨。”在庄重肃静宜昌市革命烈士陵园,实践团成员认真阅读各处可见的弘扬烈士精神的标牌并且积极查阅相关知识,了解烈士事迹,瞻仰革命烈士精神,感悟烈士高洁的品格。 随后,实践团来到宜昌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馆内学习革命英雄事迹,亲眼见证革命文物,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革命烈士精神。 实践团成员在学习革命烈士精神后,实践团成员赵睿成表示,“宜昌的革命先辈众多,革命遗迹丰富,进入到陵园中,烈士纪念碑气势恢宏,烈士纪念馆庄重肃穆,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烈士的慷慨无畏的精神。通过深入细致的了解,我们深刻感受到在宜昌的解放以及建设之中,英烈们敢于奉献自我,为宜昌人民,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精神。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我们也一定会更加鼓舞奋进,为英雄烈士牺牲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美好祖国而更加努力奋斗!”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7月6日上午,实践团在宜昌市博物馆宜昌史志馆进行了“追逐先辈足迹,搜寻红色印记”的社会实践活动。宜昌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柏临河路,主体建筑面积4300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321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785平方米。宜昌博物馆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文化局,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宜昌博物馆通过复原重现具体场景,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宜昌革命斗争,反映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 73年前,盘踞在宜昌、沙市一线的国民党宋希濂部四个军和湖北保安部队约十余万人,死死控制着东至洛阳、西至巴东的长江两岸,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西进。为了彻底摧毁国民党的长江中游防线,歼灭宋希濂集团,并乘胜渡江,打通大西南通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及配属,在司令员程子华、政委肖华的统一指挥下,于7月初分路向荆门、当阳、远安进击和合围宋希濂集团前出的一部,拉开了宜沙战役的序幕。 宜沙战役不仅使宜昌人民获得了解放,同时也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长江中游防线,并突破敌人“西部联防”的东方门户,为解封军继续南下和西进扫清了道路。 在解放宜昌的战斗中,战士们把鲜血和生命洒在宜昌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实践团成员学习烈士的生平故事,在他们的高贵品格和革命气节的熏陶下,铭记与传承先烈的英雄壮举,这将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展示国之重器,弘扬三峡精神 7月8号,实践团到达三峡大坝,实地学习三峡精神。 大国重器,民生福祉。气势磅礴的大坝横亘长江,垂直起降的升船机上下接驳,启闭有序的五级船闸迎来送往,嵌入坝体的发电机组轰鸣不已。实践团成员穿行在三峡大坝坝区,深化了对这一大国重器的认知,加深了对三峡精神的理解。 三峡工程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随后实践团抵达坛子岭,在坛子岭上实践团成员陆靖有感而发,“三峡工程充分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很庆幸自己出生于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 7月9号,实践团到达三峡人家,继续三峡精神的学习。 抵达三峡人家后,实践团首先前往保卫战纪念馆,但很可惜,由于纪念馆正在整修的缘故,我们没有能够进入其中,但我们向石牌村的村民们请教了石牌保卫战的内容,深刻认识到了石牌保卫战的重要意义。石牌保卫战是指1943年5月21日至6月3日,发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场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以弱胜强一次著名战役,是鄂西会战的关键之战。石牌保卫战的意义极其重大,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之后我们沿着山路一路前行,参观了巴王宫,了解到许多巴楚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在龙进溪,我们感受到了土家族人的热情好客与风俗。最后,我们再次回到码头,乘船回到宜昌市内。 在返程后,实践团集中讨论了本天实践活动的感悟,“经过三峡人家一天的游览,我们感受到了宜昌悠久的历史底蕴,巴楚文化的深厚以及土家族人的热情好客。通过对巴楚文化的学习理解,我们明白了文明昌盛长久不衰的奥秘。通过对于石牌保卫战的了解,我们感受到革命烈士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虽然这次没有开放参观,但是我们将永远铭记英雄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94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