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贯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一思想,7月3日,池州学院“全媒·乡通”暑期社会实践团从学校出发,寻至新河镇团结村进行为期6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该团队由刘威老师负责,五名学生作为队员参与活动。
7月3日,实践队首先抵达新河镇团结村,该村距青阳县城4公里,交通便利,辖区内共九个村民组,占地5.7平方公里,全村366户,共1281口人。村内主要收入来源于水稻、莲藕种植,土鸡、龙虾养殖和外出务工。由于当地山林竹园颇多,因此新河镇团结村党政部门推出“皖南叫绝,凤鸣团结”党建品牌,发展林下土鸡养殖产业,打造出物美价廉的产品,远销江浙沪鄂等地区,也因此享有“青阳土鸡第一”的美誉。实践团实地参观养殖基地,咨询了当地产业经理,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状况。通过养殖基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该品牌自身的高品质以及其依托党建宣传在经营上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7月4日,实践团继续走访青阳县当地产业——安徽豪爽客食品有限公司,成员们实地参观了牛排工厂,了解了工厂的运行模式。经调研结果显示,经过一年时间的产业链塑造及多企业协同发展,团结村由2021年集体收入10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35万元,实现了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实地走访之后,实践团成员们邀请了该产业负责人填报问卷调查,更进一步调研该品牌为当地带来的经济发展,让本次实地调研结果更具真实性,从而实现此次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的目的。
“文旅逐新高,山水竞芬芳。”团结村依托东山河滩涂地改造,建设团结村乡村旅游驿站,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打造了桐梓圩“春赏油菜花,夏观荷花”等诸多网红旅游打卡地。该产业通过延长产业链,将文旅建设融筑于乡村新型产业之中,不仅使当地生态、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美好,还极大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从而增强农民生活幸福感、安全感。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团结村以家风文化为基石,将优秀家风融入该村生产经营之中,推进落实“党建+文化+产业”模式。7月5日至6日,实践团多次前往新河镇团结村调研考察当地风土民情,充分利用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协助各村民组深入挖掘当地家风文化,树立优良家风典范,集中开展弘扬优良家风系列宣传活动,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既是对“旧三农”的历史性超越,也是对“新三农”的时代性诠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通过本次实地考察,实践团不仅了解到团结村给村民实现稻粮增渔、增产增收、美化环境等多方效益,更是对于村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认知,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也让实践团成员们更好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及长远意义。实践团成员们通过科学调研真正明白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始终是一项符合中国国情,立足发展现实,为民谋利,以民为本的长效性发展战略。
本次活动结束后,“全媒·乡通”活动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他们将认真复盘本次实践调研的过程,尽己所能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未来也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用切实运用于基层建设之中,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专业知识助推乡村振兴大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95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