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1日,云程发轫期万里实践团来到实践最后一站——大同市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外观呈弧形,围绕着中央大厅盘旋而起,形成一个放射状的建筑。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宏大的博物馆与周围造型奇特的建筑相互辉映,勾勒出古城大同新的天际线。
图为实践团在博物馆门口的合照
在参观大同市博物馆之前,我们从历史角度深刻挖掘出了大同市博物馆的历史寓意和文物特色。大同,西汉时置县,古称云中或平城。这里曾经是辉煌的北魏国都,辽金陪都,战略要地,兵家必争。大同市博物馆基本陈列的主题为“天下大同”,体现出当地“胡汉交融”的文化特征,也表达了祈福思安和渴求和平之意。大同市博物馆展陈的文物,主要以大同历史文化的地域特色为主线,着重反映本地区民族融合的发展历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繁荣,再现各民族共同生活、相互促进、和谐共存的生活景象,充分体现“民族融合+地域文化”的特色。
根据这些基础的历史背景,我们对大同市博物馆的馆内文物与建筑就更加期待了。
进入博物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牛车雕塑,背景为北魏时期的贵族出行图,描绘了手持兵器的护卫、吹拉弹唱的乐队、各式各样的马车,以及行走在正中间的牛车,上方乘坐着衣着华丽的贵族。通过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大同最辉煌时期的盛世景象!
图为实践团在牛车雕塑前的合照
我们了解到博物馆共分为三层,包括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其中,基本陈列分布在一到三层,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依次为“大同恐龙” “沧桑代地” “魏都平城” “辽金西京” “明清重镇”。他们就以这样的顺序,一起欣赏了大同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第一个展厅是“大同恐龙”,实践团仔细观看展品时,耳边传来讲解员的声音“中生代时期,距今约2.5亿年~6500万年,大同地区的地貌为断陷盆地,内部植被茂盛,湖泊水系发达,乃恐龙理想的生息繁衍的场所。因此,经过上亿年的变迁,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 …”这一刻,我们仿佛进入了恐龙时代,看到了巨型恐龙在诺大的世界里繁衍生息。
图为一些恐龙化石照片
对于未知的恐龙世界,我们展现出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对历史的敬畏。
图为实践团成员仔细观看恐龙化石的照片
第二个展厅是沧桑代地,我们深刻了解到了大同的沧桑历史。洪荒年代,大同盆地是一座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湖,10万年前的“许家窑人”,在湖滨打制石刀石球,渔猎繁衍。大约3万年前,湖萎缩殆尽,桑干河形成,大同历史的序曲逐渐铺陈开了。
随后,我们来到了第三个展厅“魏都平城”。通过查资料得知这个展厅展示了大同地区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开启这里作为北魏都城近百年的历史。
图为魏都平城的建筑模型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第四个展厅辽金西京。据了解,辽金时期,这里作为陪都,经过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经营,成为中国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重要舞台。这里既是军事重镇,也是经济文化中心,还是佛教盛传之地。豪放的草原风格与深邃的华夏文明,造就了西京文化的独特蕴涵。
我们通过气慨雄壮的华严寺大殿,结构复杂的应县木塔,建筑技艺至今令人惊叹。朴实雄宏的飞檐斗拱,装饰华丽的琉璃鸱吻,构思精巧的天宫楼阁等大同辽金时期建筑感受到了这个时期独有的文化内涵——草原民族对晚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最后我们来到了明清重镇展厅,在解说员的讲解下,他们了解到为抗击蒙古各部,明朝在东起鸭绿江,西迄嘉峪关的长城沿线,设置九个边防重镇,大同镇因位居“九边之首”而名重天下。大同镇以府城为中心,在周围设有前卫、后卫、左卫、右卫、左川卫、玉林卫、阳和卫、高山卫、镇虏卫、平虏卫、威远卫、井坪千户所等13个卫所,素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说。
图为实践团成员认真观赏照片
参观结束后,我们感叹到大同市博物馆,这座历史文化的宝库,在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使命。它做到了不仅仅是保护和传承文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文物,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文化,从而让这些文化遗产得以流传下去。我们也会坚守大同市博物馆的使命和初衷,热爱大同的文化和历史,并持续地保护和传承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96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