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人物专访:对话大学生乡镇公务员

来源: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网络与新媒体 作者:吴飘

驻扎乡镇,别样青春

——杨镜:吃苦耐劳不负年华

“肯吃苦,不怕累 ”,这是石柱县马武镇基层公务员——杨镜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在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系三下乡实践团队于马武镇考察学习期间,我们有幸结识了这位立志于基层,服务于基层的优秀乡镇公务员。对此,实践团特为杨镜进行了专访。

接地气,永葆“眼睛向下看”姿态,扎牢“为民”之根

杨镜是一名90后的重庆人,2022年毕业于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新闻系,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庆市石柱县马武镇乡镇公务员。

她也曾设想过留在城市工作,但她并没有选择安逸,怀抱着对农村的无限向往,她摈弃城市的繁华,远离家乡,执着于基层,默默奉献。问及缘由,她说:“这还得从大学时的一次三下乡活动说起,那时候我去异地进行下乡,艰苦的生活使我深刻认识到农民的不易,农村,这个最需要人才,需要知识的地方一定是发展自己的广阔舞台”。仅仅一次三下乡,让杨镜于2022年毅然考取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马武镇的基层公务员,从此,她的生活与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她眼里,再没有繁华的街道,有的是乡间宁静的田埂,再没有灯红酒绿的世界,有的是土家最香甜的高粱酒。一入基层,便专注于基层,一入农村,便服务于农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个大学生的心中就这样蔓延了。

增底气,永葆“脚步向下迈”姿态,扎紧“实干”之根

正值新冠疫情的严防期,杨镜入职报道了。22年8月底,杨镜开启了她的基层工作生涯。那时她需要每日去高速路口、重要卡点进行24小时轮流值班站岗,又因为卡点的位置都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夏季日晒严重,冬季夜风寒冷,但卡点处物资匮乏,仅有一个帐篷和一台用于登记的电脑,刚来这里,杨镜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无比沉重。但杨镜深知,尽管困难重重,也要始终坚持,把工作干好。于是杨镜积极落实工作,无论严寒酷暑挨家挨户地进行“敲门行动”,回想当初做过全镇1万3千余人的电话回访,杨镜表示,“要把服务人民的初心贯彻到底。”也正是她的那份初心坚持,才使得这个稚嫩小姑娘逐渐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信任。

基层工作不容易,这是每个曾做过基层工作的公务员的共同心声,但把不容易的事做好,便能够从中凸显这个人不平凡的工作能力。在谈及基层工作的感想时,杨镜平淡地说“基层工作真的很苦,远在异乡就职的这些日子,从陌生到熟悉,从懵懂到游刃有余,我见证了马武镇诸多变化,而自己的成长也被马武镇的群众所见证。每次失落时,想想马武镇的未来与村民们对自己的期望,就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虽然语言平平,但眼里却满是泪花,从交流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个年轻女孩背后被责任托举的梦想。聊及梦想,杨镜斗志昂扬地说:“我现在就想脚踏实地,把自己的力量全部倾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事业当中,让马武镇的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梦想远大而饱满,将个人梦与村民梦,与基层梦相结合的人永远都是不平凡的人。

去娇气,永葆“身体向下弯”姿态,扎深“奋斗”之根

谈及社会上存在“大学生异地考公”的偏见,杨镜认为初心易得,贵在坚守。杨镜称,当初入党时在党旗面前的庄严宣誓犹在耳边,在她选择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时,她已经决定了无论身处何地,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宗旨。杨镜始终告诫自己必须珍惜、握紧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无限的光彩。

“实际上我现在工作的内容和在大学时做辅导员助理、班长的工作有融会贯通之处。”杨镜称,她目前所在的科室正是需要她充分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要求她必须贴近实际,了解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作为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杨镜十分关怀学弟学妹,她以个人经验告诫同学们:大学生要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多走出宿舍、走出不本学院,去结识不同的伙伴,收获不同的技能,一定要学会全方位地锻炼自己。谈及对应届毕业生就业、择业的建议,杨镜回答道,其实每个人毕业之后的选择有无数可能,不能说哪份工作好或哪份工作没有价值。只要认为个人价值能够得到体现,那便是适合自身的职业。大学在读阶段,学生需要向内思考,要弄清楚我们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最想追求的是什么?这样到了大三、大四去找实习工作时才不会迷茫无措,也会对后面真正进入职场有所帮助。

将梦想付诸于行动,将行动扎根于基层,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做好事,这是每一个中共党员的神圣使命,也是每一个基层公务员的使命,而杨镜,就是这样一位将群众始终放在心中的基层公务员,将根基扎到切实工作中,用双脚丈量民情民意,用脚底板履职尽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396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温馨社区,有你有我 时代呼唤,青年力行

为了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切实了解当下社区的面貌,2025年1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和景明社会实……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 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乡探村居识真情,助力振兴见党功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之上,众多乡村社区犹如隐匿的宝藏,它们的生活百态宛如待解之谜。2025年2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和景明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省菏泽市乡村社区展开实践调研,设……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 查看全文 >>

社区服务筑清洁,共绘环境美丽图

为营造更加整洁、美丽的居住环境,以实际行动诠释“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深刻内涵,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和景明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2月6日走进山东省烟台市东阁易居小区,展开了一场别……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国学)查看全文 >>

观海阳秧歌,赏非遗文化

近日,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新元广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阳大秧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循声觅道赓续文脉社会实践队队员的目光。他…… 于兴华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国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古艺逢新探:广西师大学子为杖头木偶戏 “牵线搭桥”

在非遗保护日益受重视的当下,为推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平杖头木偶戏的“活态”传承,2025年2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多链兴“…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温馨社区,有你有我 时代呼唤,青年力行

为了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社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切实了解当下社区的…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社区志愿除旧貌,清扫卫生换新颜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其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少社区居民忙…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乡探村居识真情,助力振兴见党功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之上,众多乡村社区犹如隐匿的宝藏,它们的生活百态宛如待解之谜。2025年2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春…

广西师大学子乡间寻根,助力桂平杖头木偶戏 “活态传承”

桂平杖头木偶戏,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化底蕴深厚,却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为传承优秀传…

最新发布

以健康加持,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铺锦村早上荷花盛开的图片铺锦村——背山面水的明清古村,历史文化丰富,不仅有着长达百米的风水塘,也有门楼、炮楼、宜中李公祠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铺锦村利用本地的特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种植水稻、花…
巍巍峨峨绝塞恒山,钟灵毓秀锦绣中华
巍巍峨峨绝塞恒山,钟灵毓秀锦绣中华文/夏茂兰编辑老师好:这是一篇关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文章,麻烦编辑老师审阅,谢谢!祝安康!大学生网报山西大同2023年8月25日电(通讯员:夏茂兰)中北大学晋北探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安陆三下乡感悟
能相互关心互相包容,我们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倒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珍惜这短短的两三天时间,每天我都觉得自己过得非常的充实,非常的快乐。此次“三下乡”活…
支教出行领悟人生
这次的活动不仅仅完成了墙绘,我们还参与了许多活动。例如参观蓝莓小镇,让我知道了蓝莓致富的故事;参观了红色基地,让我知道了红色历史振奋人心,更让我感悟深刻的事社区支教活动。社区支教活动让我们意识…
三下乡人物专访:啰儿调非遗传承人黄代书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我们有幸采访到石柱土家啰儿调的传承人,亦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代书。“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
贸院学子赴马武:新媒体助力赋能“希望的田野”
蝉鸣盛夏,风起远志。2023年7月,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智慧’融‘发展,青春’柱‘梦行”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马武镇进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用智慧点亮乡村振兴的道路,托起人民…
义诊守护健康,感悟来自实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投身乡村振兴。2023年7月10日至16日,在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康复…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脚踏实地,振兴孛畈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脚踏实地,振兴孛畈我眼中的乡村振兴,扶贫脱困首先是人心的振兴,精神的脱困,其次才是让百姓吃饱穿暖。在孛畈镇考察学习的两天里,使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小茶树苗。在和村民的交谈中,我们…
贸院学子三下心得感悟: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
“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时代之中华青年,应有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
河海学子三下乡:扎根两山转化实践,生态赋能乡村振兴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绿色引擎,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