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寻梦诗行,文脉宣州”青春兴宣:合肥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谢朓楼、敬亭山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邓鸿裕

大学生网报宣城710日电(通讯员张畅 陈广蕊王振铭7月11日,合肥工业大学 “寻梦诗行,文脉宣州”青春兴宣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宣城敬亭山、谢朓楼追寻文人墨客足迹,探究中华优秀诗词文化传播途径以及乡村振兴之路,积极响应“十四五”传承传统诗词文化规划,努力探寻新时代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的传播路径,深入挖掘敬亭山的文化脉络,探究文人墨客人物形象,借用媒体力量,落实宣传传播。

近年来,宣州区努力挖掘文化古城的深厚底蕴,并以文化为主题着力景区建设,结合当地文脉优势,建设出一批文化景点,谢朓楼与敬亭山名列其中。为进一步了解敬亭山的文化脉络,研究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在2023年7月11日上午,实践团队成员亲自登上敬亭山,于峻秀山峰、缭绕云雾之间,踏寻诗人足迹;进入太白楼,探访广教寺,认真拜读古典诗篇,切实感受敬亭山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成员对周围游客进行随机采访,以此调查敬亭山文化的传播程度,并向游客讲解介绍了相关的诗词典故,希冀为传统诗词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

图1团队成员发放问卷(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王振铭 供图)

而谈及敬亭山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必然绕不开一个人,她就是敬亭山文化的“推广大使”,现任敬亭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的徐蘅苹。为进一步了解敬亭山的文化脉络,研究新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团队成员和徐主任进行了简短的访谈。

中国大地,气象万千,名山大川不胜枚举,但为什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江南诗山”之美誉又是从何而来?徐主任循着历代诗人们的足迹,如谢朓、李白、白居易、杜牧、苏辙、韩愈、黄庭坚等等,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敬亭山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她指出,敬亭山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由此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与价值观念。

接着,徐主任对敬亭山的文化遗存作了简单介绍,并提到了“场景化”的概念,也分享了许多景区在营造诗歌氛围,打造诗文化空间上所做的努力,比如扫码即听的语音导览服务,像太白独坐楼、韩愈文化园这样的文化场馆。此外,主任还说到了一些特色文创设计。比如在疫情期间,国家大力提倡使用公筷。针对此般情况,景区推出了文创产品“诗箸”,也就是印有诗句的筷子。这样一来,便把诗歌元素融入了生活场景,增加了生动与趣味性。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相通共生,谈及与其他景区的联动举措,徐主任介绍道之前曾与其他景区联合推出过“唐诗之旅”旅游计划,也和上海的一些书院有着合作关系。她说道:“这样的旅游活动会给大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感受。因为我觉得诗歌呢,应该说是中国人的文化经,它其实一直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怎么来分辨一个中国人,就要看他会不会唐诗了。”

主题文化活动也是敬亭山景区的一大亮点。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景区会举办敬亭山民俗文化旅游月活动。“有一年,一位著名诗人李笠,她来敬亭山写下了《最后的李白》。这首诗后来被谱写成歌,由黄龄演唱,热度很高,播放当天,点击量达到了两百多万。这也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当问及景区目前的发展方向时,徐主任告诉团队成员,景区正把“研学”作为敬亭山旅游的重点,打造研学基地,也与长三角一些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同宣城的文房四宝产业,做出了一些将诗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益尝试。“不管怎样,对诗歌的热爱是来敬亭山研学不变的主题。”

图2团队成员正与徐蘅苹主任交谈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王振铭 供图)

最后,徐主任也直面了敬亭山景区“叫好不叫座”的问题,她坦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敬亭山的开发与建设状况其实是相对滞后,同历史名声不相匹配的。但同时,她对对敬亭山的未来仍充满希望。在她的心中,随着大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喜欢,越来越热爱,敬亭山也会更多地走进大众地视野。

在7月11日下午,实践团队在专业讲解员卞星琪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谢朓楼内外的各个部分,欣赏了谢朓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观看了谢朓的诗歌、书法和绘画作品,了解了谢朓的生平事迹和文化影响。实践团队成员表示,通过考察谢朓楼,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骨和风雅,也对宣城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正如谢朓曾言:“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团队成员在谢朓楼的探访中也领略到了这样的韵味,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璀璨。

图 3 团队成员参观谢朓楼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王振铭 供图)

谢朓楼位于宣州区,始建于唐代,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也是中国颇负盛名的古代文人谢朓的故居。谢朓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被誉为“楚辞之祖”,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赢得了后世的赞誉。唐代“诗仙”李白曾在此登高望远,俯瞰全宣城之景,游目骋怀,写下千古名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其中“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足以见得李白对谢朓的称赞之意。

根据卞讲解员的讲述了解到,谢朓楼经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修缮改造过无数次,真迹早已在1937年被日军炸毁。1997年,在旧址重建了谢朓楼,并于199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谢朓楼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也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和文人雅士来到这里,登高远眺,赏景吟诗,感受古代文人的文化风骨。谢朓楼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让人们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情感的延续。后人为纪念谢眺而作下楹联“四时凭眺依旧澄江净如练,千古复登总教临风怀谢公”

图4 实践团队在谢朓楼合影留念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王振铭 供图)

实践团队表示,他们希望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能够为宣扬和传承谢朓楼以及敬亭山的文化价值做出一些贡献,也能够为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增添一些光彩。他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谢朓楼和敬亭山将会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文人雅士,成为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中华与世界、连接自然与人文的桥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1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新推广活动成功进行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2024年2月2日至2月18日,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 何栩漾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循迹”赴江西新余关于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随着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新路径与新动力。2024年……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深刻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的内在逻辑,盘活红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支撑……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指示精神,以青年担当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以青年实践凝聚磅礴发展力量,2024年2月,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依托各地红…… 于翘楚、钟炜焘、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顺利进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探究红色文化保护传播路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月1日晚,山东大学文学……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谨防短视频危害,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2022年3月28日至4月25日,短视频群体影响调查小组通过多次腾讯会议,研究确定调查活动主题和小组成员分工,并利用知网等线上平台以及学校图书馆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星等方式发放调……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寻迹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想

这个暑假,我和来自学校各个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寻迹文化”的大家庭中,为寻迹文化少儿人文导读课程的线上推广而一起努力。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经过慎重讨论后,最终决定选择线…… 张潇月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寻迹社会实践心得

随着暑假的到来,我们的实践团队也逐渐展开了我们的工作。近年来,“大语文”教育成为了热点话题,“大语文”致力于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湖北学子三下乡:了解乡村文化
湖北学子三下乡了解乡村文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深入了解乡村文化,你们可以增进对农村地区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民俗习惯的了解。在三下乡的过程中,你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乡村民俗展…
湖北学子三下乡:宣传环境保护
湖北学子三下乡宣传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过宣传环境保护,你们可以唤起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在三下乡的过程中,你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活动,如举办讲座…
茶语清香 探寻乳山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国的茶文化更是传承了几千年之久,为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化点灯人”社会实践团队赴乳山市北斜山有机茶园进行参观学习,走进乳山茶,探寻茶…
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奋力践行时代使命
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
追寻茶历史 探寻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见于寻常百姓家,又凝结着华夏的文雅,更折射出中国人沉静稳重、以德服人的待人之道。同时,茶作为我国非遗体系中特殊的文化要素不仅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更在新时代迸…
继承数字之体,促进文化赋能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为深入了解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科技结合的情况,“数”承古韵实践团以“古韵焕新,华彩传承——探寻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主题,于6月30日前往日照市博物馆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现…
承数字之体,促文化赋能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为深入了解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科技结合的情况,“数”承古韵实践团以“古韵焕新,华彩传承——探寻数字赋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主题,于6月30日前往日照市博物馆进行实地调查,发现现…
湖北学子三下乡: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湖北学子三下乡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意味着他们在前往农村地区的过程中,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不辜负美好时光,努力奋斗。在三下乡的过程中,湖北学子将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热情,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和…
数字技术通过全面接入
在近年来社会各界的诸多探索中,将节日文化进行数字化、互动化、现代化的创新传承,是一个已经经过验证的可靠方向。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更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数字经济为此提供了新机遇。为更好…
共品茶香茶韵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殷殷叮嘱。7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化点灯人”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