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背景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策略,习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活的遗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扎根于我国农村文化土壤,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天然的亲和力,对实现乡村人民的精神富足有着天然的优势。
“汪满田鱼灯”是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祈愿年年有余和子孙兴旺。2022年5月,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X——69。因为是民间技艺,现今主持操办鱼灯会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手艺人,村民们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继承这项手艺。同时,黄山市歙县政府为“汪满田鱼灯”建立了鱼灯博物馆,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可以了解、传承这一艺术形式,让鱼灯文化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历史背景:
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正月十六,人们以鱼灯游村,当地人称“嬉鱼”。据《不嬉不行》导演解修远所说,嬉鱼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最初,古时的汪满田村村口的山上有一面光滑的石壁。每到下雨时,雨水冲刷,使石壁变得可以反光,反光长时间聚焦于山林便会引起大火。古时的汪满田先民认为石壁反射的光照到了哪里,火神就会在哪里降下火灾,就称其为火镜。为了避免火灾,每年正月十三到十六,村里就会举行嬉鱼的活动,让火神误以为村落的位置是有鱼儿嬉水的湖泊,从而避开村落,不在此处降灾。
再到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鱼灯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祈求辛福安康的寓意。嬉鱼灯也变成了一项凝聚民心、锻炼青年的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社会背景:
十三年前解修远导演主拍的一部《不嬉不行》将“汪满田鱼灯”带出了大山走向大众。十二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及“支付宝”贺岁短片以及游戏“原神”海灯节的取景带来的大量热度,汪满田鱼灯的知名度在最近一两年间高了起来。每到嬉鱼活动时,会有外地游客不远万里前来观赏嬉鱼的盛况,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对鱼灯的制作产生了兴趣。
地方背景:
虽然汪满田鱼灯热度一时爆火,但其当下的传承与保护仍面临不少问题。
汪满田本地山多地少,交通相对闭塞,使得游客前去观赏十分不便。加之三年疫情也对汪满田嬉鱼灯的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当地,传统嬉鱼灯活动中当“鱼头”来统领大家办好鱼灯会的人通常是年轻人。但近年来,年轻人外出发展,村中劳动力大幅减少,只靠老人很难办好这项活动。其次,随着鱼灯爆火,外地的人们邀请村里的人前去表演,人员的总体安排、村外鱼灯商业化收益分配也是一项难题。此外,我队实地调研中发现村委会仍于地标版权被商业盗用的问题中苦恼……
鱼灯爆火,有利,亦有弊。
政府非遗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据歙县文旅局提供资料:
为了抓好人才培养,增强非遗保护传承后劲。5月16日,第五批县级非遗传承人共有183人申报,180人通过专家评审。截至目前,歙县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人,省级51人,市级289人,县级729人,且拥有众多国家级、省级及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政府在非遗保护传承的人才培养方面不懈奋斗。
创新活动形式,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1)1月12日,歙县文旅局与杭州艺站文化基地签订徽墨歙砚文化交流推广战略合作协议,并就徽墨歙砚文化传承发展基地进行揭牌。
(2)4月26日晚,2023歙县鱼灯文化节暨鱼灯制作技巧创新大赛在徽州古城精彩呈现,以鱼灯文化嫁接农、文、旅、体活动创新,推动县域内山、水、村、夜等实现经济转换,赋能高气质现代化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3)6月8日晚,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黄山市主会场活动暨十大文物主题游径发布仪式在歙县徽州府衙举办,集中展现歙县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成果,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4)拟定歙县非遗鱼灯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歙县徽剧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初稿,通过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拓展一系列新型文旅业态,积极推进乡村振兴。
开展交流展示,扩大非遗保护传承影响力
(1)组织许村大刀灯和安徽省行知学校鱼灯舞参加2023年五一期间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2)组织徽州毛豆腐制作技艺项目参加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
(3)组织徽墨制作技艺项目参加2023年“水韵江苏“活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2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