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队专访了十余位红色人物,其中包含老党员,老干部,抗战老兵,老中医等红色人物,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该文为焦点访谈全部内容。
一、受访人:第一驻村书记:丁允红
访谈时间:2023年7月10日
访谈地点: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镇药王村党群活动中心
访谈内容:
主持人:感谢第一书记能够接受我们的访谈。我们知道您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负责指导工作。我们想了解一下,您对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现状有什么了解和看法?
第一书记:首先,感谢你们的关注。在我们这个乡村地区,红色文化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里有许多革命老区,有许多英雄人物曾经在这里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我们把红色文化传承下来,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学习教育,让年轻一代了解我们的历史,珍惜和平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中医药文化,我们的地区一直重视传统医药的发展。我们有许多中医医院和药店,许多村民在传统中医药的指导下保持健康。同时,我们也积极推广中草药种植,保护和传承传统医药知识。我们鼓励大学生志愿者们了解中医药文化,并将其结合现代医学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主持人:听起来你们在这两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能否分享一下您们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是如何让年轻人接触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
第一书记:当然。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让大学生志愿者们了解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例如,我们会安排参观革命历史遗址,让大学生们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同时,我们还会邀请当地的老中医来给大家讲解传统医药知识,并组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亲自体验中草药的种植和制作过程。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开设一些讲座和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来为大学生们讲解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我们也鼓励大学生们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去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主持人:听起来这些活动都很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您觉得大学生志愿者们对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态度有了什么改变吗?
第一书记:是的,我们发现大学生志愿者们对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有了很大的认知和态度上的改变。在接触和学习这些文化的过程中,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们的历史和传统,也更加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他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也从一种传统的疗法转变为一种结合现代医学的有益补充。
许多大学生志愿者们表示,在三下乡的这段经历中,他们找到了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这些改变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也传递给了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形成了传播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良好氛围。
主持人:非常感谢第一书记与我们分享这些信息。通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祝愿您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取得更大的成就。谢谢!
第一书记:谢谢你们的支持和关心,我们会继续努力,为乡村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再次感谢!
二、受访人:孙保超,老党员
访谈时间:2023年7月11日
访谈地点: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镇药王村
访谈内容:
主持人:感谢爷爷能够接受我们的访谈。我们知道您经历了许多年的党员生涯,对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肯定有深刻的了解。我们想了解一下,您对这两个文化的发展现状有何看法?
老党员:首先,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尊敬。红色文化对于我们这一代党员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革命岁月里,我们曾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进行过艰苦奋斗,我们亲身经历过革命的洗礼。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始终将其传承下去。现在,虽然时代已经变迁,但我们仍然要坚持宣传红色文化,让年轻人了解我们党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至于中医药文化,这是我国的瑰宝。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我记得年轻时,我们的村里就有着非常擅长中医药的老中医,他们用古法医治疾病,让村民受益匪浅。中医药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们要坚决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保护人民的健康。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您作为老党员,对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肯定有着很深的感悟。那么,您认为如何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认识这些文化呢?
老党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移动应用等途径传播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知识。可以开设专题网站或者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医药养生的资讯,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其次,要加强教育宣传。学校是宣传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可以在课堂上开设相关的知识普及课程,增加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红色文化讲座、中医药知识讲座、传统文化展览等,吸引年轻人的参与,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主持人: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感谢您的分享。您的经验和观点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请您给年轻人们一些建议,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
老党员: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希望他们珍惜传统文化,了解自己的根和源。要多读书,多学习,多了解我们党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好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同时,要结合现代科技,发挥年轻人的创新精神,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您的言谈充满着智慧和情怀。我们相信,在您的带领下以及广大老党员的共同努力下,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一定会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谢谢您的时间和分享!
老党员:谢谢你们的采访和关心,也希望年轻人们能够牢记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共勉之。谢谢!
三、访谈对象:孙传道,76岁,老党员
访谈内容:
当我们到他家中访问时,他家人十分热情,切了西瓜招待队员们,他向队员讲述自己26岁入党做生产队的党支部副书记时的点点滴滴。
我们问他:您觉得您入党之后有什么变化呀?或者是自己有什么心境上的改变?
他回答: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当别人知道你是党员的时候都会投以惊讶或者羡慕的眼光,然后我就会觉得自己成为党员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并且我也是一直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但是我深知作为一名党员不应该骄傲,要谦虚的平易近人的和邻居和睦相处,还有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努力为村里做服务和贡献。
在谈及入党动机时,他郑重地向同学强调到:“入党是一种特殊的奉献,入党意味着比群众多吃亏、比群众多挑重担、比群众多做牺牲”。
当我们提到农村合作医疗时,他频频点头并说:“在这个人人奔小康的社会,农民生活都能得到富足,少不了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好政策。而农村合作医疗的出现,让很多看不起病,有病不敢去看的贫困农民,最起码能在就近的医院就医,但所谓的农村,医院也就是社区医院,最多也就是看个小感冒,以我们老家为例,医生的医疗水平,医院的配套设施,医疗仪器等,根本就满足不了当地居民的需求,只能看看头疼脑热,其他看不了的,只能去到市里三甲医院,而农村合作医疗,只要跨出镇,报销的比例会越来越少,报销比例大概是60-70%,如果要跨市的话,可能也只有40-50%,而且用药都是要在社保范围内用药,好多检查费、自费药是不能报的,所以如果看病能不分区域,或者医疗资源分配均衡的话,那农村合作医疗才是真正的帮助到了农民!这项政策对慢性病人来说好处颇多。”
四、访谈对象:周岚
访谈内容:问:您觉得中医和西医可以共同发展吗?
答:我觉得是可以相互借鉴发展的。中、西医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比如中医就更重于功能,强调整体,认为病症与整体相关,不是独立分割的。而西医更重视结构,讲究局部治疗,更快的解决当时部分存在的棘手问题。所以二者各有侧重,重视和发展的方向是不同的,可以相互借鉴,但如果想结合起来发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不能否认二者缺一不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必定是不能忽视任何一方的。
问:您觉得中医对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是重要的吗?传承中医有什么意义呢?
答:当然重要。西医讲究医治人生的病,而中医医治生病的人,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健康,是整个人的健康。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古人给予我们珍贵的宝藏,值得我们守正创新的传承下去。中医承载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其核心理念是“天人合一”,并且中医包含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有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道、气、虚、实等学说,佛家的“禅“理论等。
五、受访人:老干部陈松青
1974年出生。1992年12月1日部队入伍,1999年10月入党,2022年从部队退役。
访谈时间:2023年7月15日
访谈地点: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蓉城镇双溪村
访谈内容:
问:您在部队服役多年,与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渊源颇深。请问您是如何理解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
答: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中医药文化有着千年的历史,在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在疑难病上的治疗得到很好的疗效。长征期间,红军连续作战,给养匮乏,环境恶劣,就地取材的中医药就显示出重要价值,又可以充饥又可以治病,战士们把它称为“革命菜”,可见意义非凡。两种文化结合,既能提升民族精神,又能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问:虽然您现在已经从部队退役,但是您能结合实际情况谈谈目前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现状吗?
答:好的。目前,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在推广和普及方面得到了较大支持和发展。在红色文化方面,我们村先后开展了很多形式的红色活动,比如说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红色路线和纪念革命先烈等,传承了红色基因。在中医药文化方面,“爱心义诊”已经在我们村举办了多次,其中,医务人员为我们测血糖、血压,开展中医健康咨询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我也了解到,中医诊疗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综上所述,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确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一直在为传承发展红色文化而努力。为此,您有什么想对我们中医药学子说的吗?
答: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联系起来,可以培养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影响深远。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你们这一代的手上,你们更应该珍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给你们提几点要求和建议。第一,要在心中真正地认同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平时可以多看看相关资料,了解党的历史,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增强自己的认知能力。第二,参与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实践。建议你们多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也可以参加中医药文化体验、义诊、健康宣传等活动,亲身体验两种文化的魅力,加深自己对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理解。第三,推广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你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向更多人宣传这两种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公众的认同感。总之,你们要在实践中有所感悟,意识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有理想有担当,放飞青春,迈向新征程。
访谈总结和感悟:
首先,我们团队向受访人介绍了本次访谈的目的和意义。接下来,我们向受访人询问了对于红色文化和中医药的看法。受访人告诉我们,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的特色文化,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方面有巨大价值。两者结合,既能提升民族精神,又能传承红色基因,影响深远。在访谈的过程中,他还跟我们讲述了红色药史故事。长征时期,就地取材的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能作为粮食充饥,又能预防、治疗疾病,被称为“革命菜”,意义非凡。除此之外,受访人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是认同文化,第二是参与社会实践,第三是推广文化。这几点建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
最后,我们向受访人表达了敬仰和尊重之情,并感谢他为我们的访谈所做出的贡献。受访人表示,虽然从部队退役,但是他将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将红色精神和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通过本次访谈,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红色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当代大学生要以学习知识为初心,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目的,以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为责任,巩固我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我们的家国情怀,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更好地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六、受访人:抗战老兵:颜世君
访谈时间:2023年7月12日
访谈地点: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访谈内容:
我们了解到,中医药在挺进大别山中挽救了无数红军战士的生命,也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作为经历过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兵,他动情地讲述过自己当年在红军医院接受治疗的经历:自己的伤口感染,久治不愈,“而那些中医就把草根、青草、树皮等一些中草药混在一起,砸成糊糊,然后敷在伤口上,把脓血都弄出来,再贴上一张膏药,一个星期就好了。”
今天,我们走进太湖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和刘邓大军刘伯承司令部旧址,昏暗光线下陈列的中药柜、中草药标本,依然能带我们穿越时空,重现当年医务人员使用中医药救治伤病员的场景。“医院设在山上,中西两法治疗”,毛泽东在抗战报告中写下的这段话,可以说是革命年代医疗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得以保存战力的重要原因。“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中璀璨的瑰宝,我相信会一直扎根在老百姓们的心中,也相信未来你们青年学子,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老兵脸上炽热的目光,让我感动颇深。我们在传承中华传统医药文化基础上,用毛泽东红色革命思想武器,紧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思想,汲取红色精神力量,传承中医文化。
七、老党员干部:邵利民
访谈时间:2023年7月12日
访谈地点: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访谈内容:
今天采访到了村里面的退休老干部,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党员,作为在基层的重要干部,他说“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实践性和济世精神的。”通过他的讲述我们了解到:村里老人居多,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高发,热敏灸治疗效果好。他和同事便在工作之余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会去县里面的医院里请教专业人士来施教,在为患者治疗的时候拉着患者家属学习如何取穴施灸,这样平时可以在家治疗。他激动地挥着手告诉我们,热敏灸学习的开展给村里的人们注入了活力,大家学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愈发浓厚。他告诉我们“我们希望更多老百姓能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如今,我们在党建统领、健康扶贫、中医药传承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多措并举,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真心希望继续用好中医资源和红色资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从我国十九大上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传承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国策。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的也高度重视,在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我们身为中医药青年学子,重温历史,接受红色洗礼,今后我们也必牢记“至精至诚,惟是惟新”的校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追寻红色足迹,从革命先辈和先烈等红色人物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用自己的行动助力红色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的融合发展。
八、老党员:何金贵
访谈时间:2023年8月7日
访谈地点: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丽村镇溪头村
何金贵老奶奶1966年入党,现已78岁高龄
她向我们讲述了溪头村共342户居民,1459口人。共57名党员,其中32名老党员(60岁以上)
问:您认为这么多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什么收获呢?
答: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在思想和言行上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想入党并不需急功近利、要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注意细节。我最喜欢毛泽东思想,同时鼓励你们广大年轻的党员要多读历史,一定要学好党史。不断向党员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党性修养,实践锻炼,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自己,在大学里更要努力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
问:您认为中医药文化与红色文化两者融合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我认为两者的前景是非常不错的,要想加强中医药与红色文化的融合发展,重要的是提升大众对这两种文化的认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其中宣传环节至关重要,利用一些先进手段,拍摄相关的短视频,并且推送相关系列文章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知名度,应加强政策保障,中医药文化与红色文化需要得到大环境下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能够提升两种文化融合发展的知名度,并且也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在这方面做出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激发兴趣,也能够建造许多真正的设施,让文化融合发展体验到每一个人民的身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两者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九、党员干部:丁志刚
访谈时间:2023年8月7日
访谈地点: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丽村镇溪头村
1978年出生,2013年入党,现任溪头村党支部书记。他向我们讲述了每年溪头村村委会大概1-2名入党名额,鼓励我们青年学子要主动积极,肯吃苦,要奋斗,争取在大学期间加入党组织,以后进入社会入党会更加困难。
问:您在担任村里的支部书记后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呢?
答: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召开党支部工作,主要负责村里的经济发展。我不仅要安排党支部的工作,还要时刻关注村里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累是自然,但是一想到是为人民的利益做贡献,是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我的精神面貌就非常好。平时还要关注村民们的身体健康安全,尽量让大家都健康平安的在村子中生活下去,我还会带领一些同志们定期开展健康卫生知识的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基本普及,可以提升村民们的自身健康意识,更多的区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十、老党员干部:郑福来
访谈内容:
实践队员跟随宛平街道团委,采访了正在这里讲述历史故事的郑福来老干部。卢沟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重要地标,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之一。郑福来老干部已经在这里讲述历史故事已经数十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聆听。
郑福来老干部是一位出生于1925年的老人,已经92岁高龄。卢沟桥事变亲历者、北京市退休干部,老党员。1952年,郑福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以见证人身份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民众的抗战史。
问:“请问支撑着您持续讲述自己的红色历史故事的初衷是什么?“
答:“我年轻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卢沟桥事变,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后来做了干部,我一直想把这段历史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珍惜和平,铭记历史。”他说只要有人愿意听,他就愿意讲,并表示“我能活到100岁,我讲到100岁。因为我是“七七事变”的经历者,跟党走过了70多年,受党的教育的结果,我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要传承下去,一代一代地传承,爱国、爱党、爱人民。”从历史的见证者到诉说者,老人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刻骨铭心的抗战记忆,传承着伟大的抗战精神。
在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故事时,郑福来老干部十分生动形象。他告诉大家,当年的卢沟桥是一座狭窄的石桥,桥上来往的人很多。1937年7月7日,郑福来说:“拂晓时间,当时天还不亮,枪炮声响了,炮弹落在房前屋后,把我惊醒了。”
卢沟桥的枪炮声,震碎了郑福来的童年。为了生存,年幼的郑福来跟着家人,开始了逃亡生活。一路颠沛流离,郑福来亲眼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累累罪行,也见证了无数抗日军民的浴血奋战。
问:“请问您在亲身经历过战争时最值得铭记的时刻是什么?”
答:“战争是残酷的,这个铁路两旁的道儿,一堆一堆的死人。合上眼,大人带着绕着尸体过。”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郑福来老人都忍不住掉眼泪。苦难屈辱的童年,在郑福来心中埋下了抗争的种子。解放战争后期,他投身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1949年10月,18岁的郑福来以卢沟桥镇政府民政委员、治安委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日军不顾中方警卫的劝阻,强行搜查了卢沟桥,并对中国军队进行了攻击,导致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
除了讲述卢沟桥事变的故事外,郑福来老干部还讲述了一些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北洋军阀淞沪战役、解放战争等。他说:“希望通过讲述这些历史事件,让人们了解历史、珍惜和平,同时也能够增加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有一次,郑福来接待了两位日本游客,其中一位表示日本军不会滥杀无辜。郑福来听到之后十分气愤,马上反驳道:“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当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施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那场战争给中国带来多大的灾难,简直是一次浩劫。”郑福来义正严辞、有理有据,最终让日本游客承认了历史事实。“罪行就是罪行,不能含糊其词,历史不能否定,更不能篡改歪曲,这是原则。我今年91岁了,我给大伙儿讲的事儿都是我经历过的,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在桥上讲得理直气壮!”
光阴荏苒,如今,年过九旬的郑福来身体大不如前,可只要是讲抗战故事,老人从不喊累。站在桥头给游客讲解,他一讲就是一天。军营、学校、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只要是红色宣讲,不管路途多远、家事多忙,郑福来有请必到,从来不收一分钱。
历史要传承,传承人也需要推陈出新。近年来,在郑福来的带动和培养下,宛平地区形成了一支由党员、居民、志愿者组成的义务讲解队,向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讲述抗战历史。从青丝到白发,如今,92岁的郑福来仍没有停下的打算。
在访谈中,郑福来老干部还向我们介绍了他的讲故事经历。他说:“讲故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我会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和思考,从生活中汲取历史素材。”
最后,郑福来老干部还向我们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我希望未来的人们能够珍惜和平,重视历史,学会宽容和感恩。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够更加繁荣昌盛。”
通过和郑福来老干部的交流和访谈,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度。同时,也为我们的未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历史,珍惜和平,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十一、老中医:方炜煌
方炜煌主任医师出身于新安医学世家,是近代新安名医方霖魁之子,也是一名年逾八旬的老者,他1940年出生,行医50余年,年届80有余仍每天8小时坐诊,风雨无阻。他坚持用纯正的中医思维、纯粹的中医疗法服务患者,成为中医药事业的捍卫者和践行者,用毕生心血传承、发扬新安医学,服务地方,深受百姓欢迎。
问:“请问针对目前中医不如西医的普及率高的现象您有什么看法?”
答:“西医普及率高是因为它在实践和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诊断技术更精准,而中医教育体系相对分散,标准不一,但我们要知道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综合治疗,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疾病时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和经验积累,所以根据多年的用药经验,我自拟了各种方药以预防或治疗疾病,例如自拟“健脾清胃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各种慢性脾胃病,自拟“强身补肾方”为基础加减治疗各种类型贫血,自拟“扶正抗癌方”为基础加减治疗食道癌、胃癌、肝癌,自拟寿康养生系列膏滋方用于预防、保健及慢性病的康复调理等。为延续家学,我对我的孩子的要求就是从小就要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练好童子功,并把中医药大学作为唯一的高考志愿填报,为中医的传承做出一点贡献。”
问:“请问您有什么想对当代青年中医学子们说的话吗?”
答:“学中医要遵从“四勤”,勤背诵,勤记录,勤思考,勤临证。从而尊经典、重实践。此外,一名称职的医生应随时听从病人的召唤,及时解答、解决病人在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一切情况,把仁爱之心做为其临证的第一要务。”他说他曾苦读三个寒暑,熟背了《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内经原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也从背诵中体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深刻含义,为以后临床创新奠定了基础。“把脉时,医者应平心静气,聚精会神,贯注指下,仔细体会指下脉感,才能诊出真实的脉象。”在临证中,他一丝不苟,认真接诊每一位病人,严格按照“三部九侯” 号脉,严查细判,做到指下明了。“希望大家能够秉承中医的精神,在领域内持续学习,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4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