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8月25日电(通讯员 冯诗茜)“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2023年8月9日,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厦意中原团队前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开展印“象”中原·夏日博物行活动,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以创新致敬传统,让古朴的中原文明“活”起来。
实地寻访,领略中原文化之美
8月10日,厦意中原实践队一行在中原大地的河南省博物院展开了一次文化之旅。“河南博物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27 年,是中国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是见证、浓缩和展示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殿堂,”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道,“经过近百年的积累,现藏文物文物达 17多万件。”
贾湖骨笛、妇好鸮尊、莲鹤方壶……博物院内珍藏的文物和艺术品不胜枚举,让人领略了中原文化的绚烂与厚重,也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慧才智与制造才能。
作为河南省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的贾湖骨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在博物馆的展柜中,静静地诉说着古老的旋律和历史的记忆。“这个笛子的造型精美,笛身的弯曲线条透露出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七个大小均匀的圆孔则像是音符的轨迹。”实践队员陈凯翔形容道。
实践队员们的目光还被一座形似“猫头鹰”的青铜器吸引,这便是妇好鸮尊,它1976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整件鸮尊的纹饰主次分明,层次变化鲜明,具有商代铜器的大气肃穆和独特的神韵。
对话专家,研讨文物发展之道
在博物院的参观学习之后,实践队与河南博物院相关负责人探讨了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作用。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与载体,在向公众展陈文物之余,也发挥着社会教育职能。那么,如何用博物馆语言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动人故事成为每个博物馆都需要关注的议题。对此,相关负责人说道:“博物馆首先要考虑观众到博物馆的欲知、欲想、欲为,经营好展览、社会教育、文创开发中的重点、亮点、买点。”
相关负责人还提到,博物馆应该向多业态发展,使服务形式多样化。据悉,在2023年端午节期间,河南博物院举办两位“端午夜未央”主题活动,采
取“展览+特色活动”的方式,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原文化之独特魅力。“华服来潮”换装秀、华夏古乐端午诗乐
会、宋代点茶、端午香道等丰富多彩的互动品鉴项目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以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带来了一场独特的文化盛宴。
实践队成员一致认为,同相关负责人的交流使他们对博物馆的品牌活动和社会影响力的塑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身体力行,传播中原文化魅力
厦意中原实践队发挥设计专业优势,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和现代表达的契合点。实践队选取了灰陶彩绘马、陶瓷獬豸、黄釉胡人俑三个文物原型,设计卡通形象,打造系列MG动画,制作一系列文创产品。以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创作,让厚重历史变得新奇有趣,让文物衍生出新国潮。
8月11日,厦意中原实践队联合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策划的印“象”中原·夏日博物行活动在郑州市金水区大象陶瓷博物馆如期举行,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辅导员马晓艳、实践队员们与博物馆的志愿者和员工们齐聚一堂,迎接了50多位中小学生的到来,活动也吸引了不少家长陪同前来参加。
在活动过程中,以馆藏文物及背后的故事所创作的5个趣味游戏,正吸引着参与者全身心投入其中。以郑州交通枢纽为重要元素的拼图游戏处热火朝天,“加油!就剩几块了!”。而在一旁的甲骨文汉字配对游戏处,实践队员正在耐心地为小朋友讲解。
趣味游戏采用集贴纸兑换奖品的方式,增加了趣味性,让小朋友们在欢笑中领略到中原文化的魅力,收获了小朋友与家长的一致好评。“对应的甲骨文和对应的汉字连到一起,我从中学到了一些甲骨文对应的汉字和这些甲骨文的意义和汉字的意义,我觉得这些游戏非常好玩。”小学生宋仕麟告诉实践队员。
“印‘象’中原·夏日博物行”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厦意中原实践队与文物机构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为实践队点赞,她说:“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实践队的专业素养和热情,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合作的机会,共同将文物、文化融入公共活动中,传承并弘扬中原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核。”
“这次活动是青年学子们从课堂走向博物馆的有益尝试、将专业应用于实践的有益探索,团队成员身体力行地体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指导老师马晓艳表示,未来,实践队成员将进一步探索和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用所学践行二十大报告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时代使命,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更生动的诠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5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