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苏州7月八日电为对苏州当地的丝绸文化进行调研,记录并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7月4号上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薪火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江苏省苏州市的著名景点——苏州丝绸博物馆。在调研过程中,薪火的队员们对苏州丝绸博物馆进行了细致的参观,更深刻的了解到苏州的丝绸文化,同时对苏州这座文明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为丝绸博物馆的花楼织机。大学生网通讯员 叶锦超 提供
古今交叠铺叙丝绸历史
苏州丝绸博物馆有两大主要展览空间——历史馆与现代馆。两馆相连接,铺陈出一段延绵数千年的丝绸之路:从远古先民开始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到现代丝织工厂吐丝出缎、批量生产,从新石器时代的丝织残片到现代社会的成匹绸缎。走过历史馆与现代馆,我们看到丝织机器从花楼织机到机械织机,越来越精密;丝织物品从毫无纹饰的平纹织物到图案繁复的宋锦、漳缎,越来越精美。两馆相对照,奏出音韵不同的今古乐章:同是织锦染绸,历史馆里演绎的是机杼声声,现代馆里表现的则是机器轰鸣;同是锦衣华服,历史馆里陈列的是衮服蟒袍,现代馆里展出的则是皇室婚纱;同是织绣工艺,历史馆里讲解的是“通经断纬”,无法用机器复刻的手工技艺,现代馆里介绍的则是数码丝绸技术。从历史馆到现代馆,州这座古城的千年丝绸织造历史跃然于眼前:宋元时期丝织业重心转移至江南,姑苏城内万家烟火,成为桑蚕重镇;明代苏州设立苏州织造局,规模巨大的官营丝织厂座落姑苏,于是半城机杼,比户皆纺;到了清代,苏州织造局与江宁织造局、杭州织造局并称为“江南三织造”,同时民间丝织业规模发达,整个苏州绸庄林立,商贾云集,而天下衣被也多赖此乡;如今,虽然官营的丝绸织造局早已不再,但以苏州振亚丝织厂、苏州东吴丝织厂等为代表的丝绸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东风中涌现出来,品质精良的现代丝绸内销全国、远供海外,现代馆里的精品丝绸样本和戴安娜王妃真丝塔夫绸婚纱标志苏州丝绸延续着千年的辉煌。
图为丝绸博物馆展厅。 大学生网通讯员 叶锦超 提供
特色展览再现丝绸灵韵
在苏州丝绸博物馆里,当一件件工艺复杂织纹精秀的丝绸展品呈现在眼前时,参观者一定会好奇这些繁复的古代织品是如何生产的,而那精湛的手工技艺又是否还在传承。于是,博物馆的特色展览就为参观者重现古代丝绸织造工艺,讲述现代丝绸的传承与研究。
缫丝织绸必然从种桑养蚕开始,博物馆里的桑梓苑还原了苏州养蚕人家的景象。一方桑园种着各色桑树,油绿的颜色透出太湖之滨的苏州那温润的气息,绕过回廊走进桑农家中,蚕房里的蚕虫或在食桑、或在吐丝、或在结茧,那些细弱的“沙沙”声营造出浓郁的蚕桑民俗氛围。
走过桑梓苑来到馆内,一架高大的花楼织机伫立眼前。跟大多数博物馆展品只是单纯地作为陈列品不同,这架花楼织机正被挽花工和织花工熟练地操作着。织花工坐于机旁,脚踏竹竿,抛梭引纬,挽花工坐在机上与织花工上下呼应,将“一抡、二揿、三抄、四会、五提、六捧、七拽、八掏、九撒”九个动作一气呵成,在机杼声声中纺出惊艳绝伦的花色,展现传承千年的精湛工艺。
其实丝织工艺发展至今,已多是机器替代人工,这种古老的手工技艺需要专业的人研究、学习和保护才能得以传承。苏州丝绸博物馆里常设的“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就是主要用以介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织造技艺及其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她的研究成果与艺术作品是宋锦技艺在当下流传并至臻完美的见证。
图为调研结束后薪火队队员的合影。大学生网 王梦莉 摄
通过一天的调研,薪火队对于丝绸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更好的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讯员 叶锦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6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