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学子三下乡:激活非遗春水,奔赴传承之路
大学生网报如皋8月20日电(通讯员 江嘉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非凡。在不断推进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寻味白蒲,非遗传承”暑期实践队8名成员前往白蒲镇开展非遗调研与宣传,旨在保护和传承面临消失困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
本次实践活动选取地点为位于江苏省如皋市东南部的白蒲镇,这里人文底蕴深厚,历史传承厚重,人称“南有周庄,北有白蒲”。目前,白蒲镇有非遗项目5项,市级饮食类非遗传承人7位,经商务部认定的饮食类“中华老字号”企业3家。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和政府对白蒲非遗的重视和支持,其保护和传承焕发出新的活力。
8月15日,团队成员齐聚白蒲镇开始实地考察,两天时间共探访四家当地非遗美食制作工厂,为非遗美食拍摄宣传视频,用镜头展现白蒲味道、宣传非遗文化。
首先,成员们来到白蒲“三香斋”茶干食品工厂。“三香斋”茶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曾获乾隆御赐牌匾“只此一家”,吃起来生津爽口。成员们进入生产车间,观看茶干制作全过程,还品尝到新鲜出炉的茶干。随后成员们采访了茶干厂的姚老板,了解到他对茶干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见解,姚老板表示:“我们在保留茶干原始风味的同时,进行了新口味创新,来迎合年轻人的需求。”
图为成员们参观茶干食品工厂生产车间 通讯员 孙嘉玥 摄
接着,成员们来到蒲泉食品厂,在这里参观了蟹黄鱼圆的制作过程,听取负责人冯老板讲解蟹黄鱼圆的由来和发展历程。蟹黄鱼圆的制作原料及过程极为考究,因此营养价值丰富。为了制作口感、品质更好的鱼圆,蒲泉食品厂坚持以手工制作为主,这决定了该厂鱼圆入口即化的口感和鱼蟹鲜香的滋味。离开的时候,老板还热情地赠送鱼圆给成员们。
图为蒲泉食品厂老板邀请成员观看公司历史简介 通讯员 孙嘉玥 摄
白蒲黄酒曾被盛赞:“蒲黄玉液裹长寿,长寿家乡饮蒲黄。佳节重阳多敬老,如皋圆月独辉煌。”在白蒲黄酒有限公司,成员参观了黄酒的酿造车间和储藏室,学习了黄酒的历史和文化,感受黄酒的浓郁香气和深厚底蕴,与黄酒厂的负责人交流了黄酒的酿造技艺和保护传承的措施。他们用相机捕捉黄酒酿造的古老技艺和现代化工艺,记录下非遗美酒的风采。有些遗憾的是,由于夏季气温原因,部分黄酒酿造工序处于暂停状态。
图为成员们行走在白蒲古镇 通讯员 孙嘉玥 摄
在实践活动的尾声,成员们参观和体验了潮糕的古法制作工艺和严谨的制作过程,并品尝新鲜的潮糕。他们深入了解潮糕的起源和特色,与潮糕厂的负责人进行交流。期间记录了潮糕的全部制作过程,展示出这一非遗美食的独特风韵。
在白蒲镇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收获满满,深切体悟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前,部分成员对于非遗文化了解不足或是仅仅停留在政上策。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合分析,成员们精确把握宣传与传承现状和值得改进之处。文创制作成品效果显著,宣传片也在视频平台获得点赞。此次实践活动将成员们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并从无数典型事例中获得启发和教育,个人能力得到锻炼,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
图为成员们合影 通讯员 孙嘉玥 摄
丰富多彩的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本,弦歌不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寻味白蒲,非遗传承”暑期实践队通过问卷调研,现实走访,文创制作,宣传片拍摄等方式,为白蒲镇食品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建设性方案。未来,成员们仍会继续助力非遗从时光深处走来,走入千家万户,展现出现代价值,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6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