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网报郑州8月22电(通讯员王家兴)河南工业大学 “郑在卫河” 暑期社会实践,于2023年8月10日前往郑州市黄河博物馆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黄河安全事关黄河流域两岸百姓的幸福生活,黄河治理成为历朝历代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历史上有汉武帝亲赴一线指挥黄河堵口,有康熙帝亲自钻研水利理论进行水准测量,更有许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投入到黄河治理的队伍中。谈及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跳不出利弊二字,而纵观黄河治理史,本质就是针对黄河实施的一系列趋利避害措施。
以逻辑上讲,黄河治理有一个重心转变过程,而弄清这一转变过程对理解黄河文化在黄河流域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让我们翻看历史的画卷,走进那些治理黄河的历史人物,尝试梳理出黄河治理重心转变的历史脉络。
中国大学生网通讯员 王家兴 摄
河神祭祀。河神是古代先民诸多自然崇拜的一种。“河伯”作为黄河河神,在商周时已为人奉祀。秦汉定礼制将河祀作为国家祭祀的主要内容,唐代以来,黄河河神位望隆崇,唐、宋、元、明、清各朝累次加封封号,意借此拱卫社稷。明清时期,百姓为祈佑黄河安定,也兴建了一些大王庙,纪念治河有功之士,并加以敬拜。
中国大学生网通讯员 王家兴 摄
水利开发。防治黄河水患始终是黄河流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人们在确保黄河流域安全的前提下,开始尝试主动开发利用黄河资源,借以提高土地收入、方便物资运输,并实现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和国家实力的增强。
中国大学生网通讯员 王家兴 摄
秦汉之前的黄河治理基本是为了防治水患,秦汉之后黄河治理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由于物资运输、耕地改善等需求,黄河治理在单纯固堤疏导确保黄河流域安全的基础上,逐渐重视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家通过实施兴修水利、疏通漕运、大规模放淤等一系列计划,有效满足了沿岸百姓的生活需求,实现了国家实力的大力提升。
近代以来,水土涵养生态治理思想经过发展演变,已经成为当今河流治理的普遍做法,且已被大众熟知和接受,全流域的生态保护也成为保障黄河长期稳定的有效措施。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观,到共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模式,生态治理现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从“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的建成,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拉开了黄河中下游大规模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的序幕,到遍布黄河流域的水文站点,控制黄河入海水、沙量,为黄河下游防洪、防凌、水资源统一调度提供水情。
从因水土流失而支离破碎的黄河流域,到种植作物水土丰沛的土地。
从简陋的工具,到先进易操作的仪器。
从饱受水患之苦,到安居乐业。
感谢治黄先辈与现在的治黄工作者们,正是有你们的付出,才有黄河两岸居民的安生乐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7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