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参加训练营的这些日子我特别开心,每天都期待早早到校上课!”“老师,不要忘记我们,一定要再来泸溪好不好?”结营仪式后,育苗班的唐梦垚小朋友拉着实践团志愿者的衣角,含泪不舍地说道。
近日,湘潭大学赴泸溪县屈望社区助学赋能暑期实践团以“精准关爱留守儿童,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为目标,为当地留守儿童带来“我为家乡代言”少儿宣讲、“二进制的奇妙幻想”编程课、“早鸟”篮球训练、童音绵唱中华孝道、“益起做午餐”劳动实践等别开生面的公益课程。实践团成员与百余名留守儿童共度了一场相互教育成长、相互治愈温暖的美好时光。
“中华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一直是实践团行动的初心所在,将“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渗透进课堂内外,辐射到德、智、体、美、劳五育,用青年之爱在泸溪县屈望社区描绘一幅老、青、幼三代共融互爱的天伦叙乐图是我们的心愿。”团队负责人王雪说。
“孝道+美育=木兰情景剧”
开课前夕,王雪带领实践团成员在学校附近开展调研时意外收获了一批“教学素材”,她提议将后山上的废弃物“打包”回校,让旧纸壳摇身一变在孝文化舞台剧上重现光彩。几天的设计剪裁、排练打磨,小演员们身着亲手制作的“铠甲”、挥舞着“宝剑”,演绎了一场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饰演花木兰的覃雅琪同学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锻炼了手工制作能力,也通过表演故事更加懂得父母养家的不易,作为儿女要力所能及地替父母分忧。”
“孝心+智育=爱心编程”
“爸爸妈妈很久没有回来看我和弟弟了,好想他们。”嬉闹的课间青苗班小朋友却躲在王雪怀里哭诉着。见此情形,她决定号召团队成员一起为孩子们开设“爱与二进制碰撞”的融合课堂。来自湘潭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成员指尖在键盘间敲击几下便生成的“红色爱心图”引得孩子们惊喜连连,随后在团队成员的辅助下,孩子们给远在外乡务工的爸爸妈妈拨通视频电话,用他们刚刚学习的“代码画爱心”向父母表白。
随着计算机工具的广泛应用,实践团成员向孩子们普及基础计算机知识、建立编程思维,在展示和教授“爱心”运行和源代码生成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向亲人表达感恩,厚植孝亲敬长的种子。
“孝行+劳育=益起做午餐”
“采买、洗切、拌料、包煮、送饭……”敬老院食堂一群年轻的身影紧张有序地忙活着。通过为期一周的分工训练,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们终于将精心准备的“爱心”汤饺端上了老人们的午餐桌。从敬老院院长口中得知,还有一些爷爷奶奶情况特殊行动不便,于是王雪组织大家提着饭篮为爷爷奶奶们送上热腾腾的饺子。
一锅热饺子、一群热心人、一番热闹象。湘潭大学青年与屈望社区少年大手拉小手,用“小一辈”的行动给“老一辈”送上真诚与朴实的爱。镜头里的笑脸盈盈、拇指竖起、握手相拥是实践团此行最珍贵的记忆与勋章。
据实践团负责人王雪介绍,她曾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在湖南边城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为了延续这份难舍的“支教情”,在吸收经验和充分构思打磨后,联合团队成员共同设计了“孝文化+五育”公益教育方案。通过教授讲学、经典赏析、主题宣讲、手工制作、成果展演等一系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生动课程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实现多维度融合浸润滋养童心。
据悉,湘潭大学赴泸溪县屈望社区助学赋能实践团通过前期广泛调研和发动,设计了“五育融合育人”公益教育体系,通过140个课时为泸溪县屈望社区百余名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课程设计理念新,活动开展有实效,社会反响十分热烈。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深挖、转化高校资源助力乡村公益教育,旨在推出一套有亮点、可持续、复合型的教育方案,为留守儿童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实现乡村教育振兴阶段式发展。
湘潭大学“青-童”互育,公益教育5次方助学赋能方案执行团队为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并受湖南省第二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资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7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