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7日,广州新华学院“雕情贝艺”社会实践队来到了汕头市金平区小公园。以中山纪念亭为点,依四永一升平的布局,延伸拓展,围成汕头市的版图。潮汕贝雕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它的过去和未来都在这里交汇产生。现代化社会下,潮汕贝雕面临着流行的巨大冲击。尽管如此,仍有一群人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
“留下贝雕记忆”
嘈杂喧嚣的街道,来来往往的人群,络绎不绝的车辆构成了外面的世界。一扇门后,种类繁多的贝壳,大小不一的刻刀,精益求精的匠人又构成另外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在潮汕贝雕传承人林汉桂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有幸来到他的贝雕工作室。
一步踏入贝雕工作室,可以嗅到淡淡海盐味,那就是贝壳家乡的味道。再往里走,无数件精妙绝伦的贝雕作品映入眼帘,让人心生感叹。在此过程中,林汉桂先生详细为我们讲解每一件贝雕作品背后的寓意。《花鸟吉祥》上的鸟羽毛层次分明,立于红梅枝头。红本就带有喜庆之意,两只鸟是好事成双,一起便是吉祥。《栩栩生辉》上是栩栩如生的两只孔雀,周围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远处是山上庭院。还有容貌惊绝,姿态不一的贝雕人物图被赋予的不同意义。这些精美绝伦的贝雕作品是贝雕匠人一生中关于“贝”的奋斗,也是他们留给我们的关于“贝”的独家记忆。
“守住贝雕技艺”
林汉桂先生为我们亲自演示贝雕作品的制作。先用黑色的画笔在薄如蝉翼的宣纸上绘出黄牛的每一个部分,随后,将这些小部位一一仔细剪下。在挑选好的贝壳上盖上剪下的宣纸,再将贝壳剪切、打磨、抛光、篆刻。在这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打磨的压力和角度,只为每一个边缘都能达到最佳效果。每一个小部件都需要被反复打磨才能成形,再经历道道繁琐工序,方能成为一幅完整的贝雕作品。我们深深震撼于贝雕作品之精细,惊讶于林汉桂先生竟能将工作室里的每一件贝雕作品的每一个步骤都记的如此清楚。贝雕作品的产生过程,这恰如生活的真谛:人生没有捷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经历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新辉煌。
“匠心独运,贝韵流长”
潮汕贝雕是广东特色的传统工艺,更是中华文化的非物质文化瑰宝。在这次参观过程中,我们看到匠人林汉桂先生独具匠心,创作无数精美绝伦的贝雕作品,持续为保护非遗贝雕出力。贝雕作品的制作不仅是技术的积累,更是对贝雕技艺与情怀的深度咀嚼。我深刻感悟到贝雕工艺背后关于精神境界的热烈追求。正是在匠人独具匠心之下,普通的贝雕工艺品才升华为贝雕艺术品。每一件贝雕艺术品,都是匠人心灵跃动的痕迹。匠人在贝雕作品制作上深刻践行匠人精神,行之弥远,其成日彰。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守护和发展贝雕,仅仅靠匠人是远远不够的。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无数微小的力量协作累加会构成举足轻重的力量。要想让潮汕贝雕文化源远流长,需要我们众人合力。(通讯员 李钰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07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