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苏州8月27日电(通讯员 王玥晗 罗梓童 李梦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已然成为民族的精神命脉。为传承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苏州城市学院“平”水相逢,“巷”由心生——赓续潘氏精神,弘扬时代星火实践团队于6月29日赴苏州市姑苏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
走进历史初步启发
目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亟需完成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加快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推动优秀文化进校园等重点任务。苏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脚踏实地、立足实际的理念,不仅迅速落实了古城保护系统工程,而且率先开创出“平江九巷”城市更新项目。团队受此启发,通过选取“平江九巷”中的代表人物——潘氏家族,挖掘潘氏家族核心精神基因——实干精神,进而对实干精神育人现状和路径展开研究,以期深化实干精神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
实地考察 传承精神
2023年6月29日,团队指导老师带领调研团队前往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并与苏州状元博物馆(原潘世恩故居)中的工作人员针对实践事宜进行沟通。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参观了馆内历史文物,并仔细记录相关文物的历史渊源,进而系统掌握潘世恩状元的生平事迹、家族脉络及历史贡献。后续团队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潘氏家族家风的特点,发现潘氏家族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其家族成员将实干精神深植于内心之中。
随后,实践团队接连前往平江九巷中的大儒巷与南显子巷,实地考察潘镒芬故居与潘祖荫故居。潘镒芬隶属于潘氏家族富潘一脉,作为黄河治理专家,他主持山东河防20年,熟悉全河险工,多次主持堵口大工程,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决花园口后长期致力新河道的修防。正因他这种为民为国、鞠躬尽瘁的实干精神,被当地人民赞为“潘圣人”。而潘祖荫在潘氏家族中属于贵潘一脉。在潘祖荫故居中,团队成员看到故居中两件仿制的大盂鼎、大克鼎,并了解到潘氏三代人不畏生命危险,誓死守护宝鼎,后无偿捐赠给国家的传奇故事。由此证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以实干精神为指引,坚守古物、保护古籍。
实干育人 弘扬新风
此外,实践团队还走访了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群众。苏州状元博物馆旁边就有一家见证百年历史的老书店——文学山房,97岁的古籍版本学家江澄波十年如一日地守护这家书店。团队成员在书店中查阅到有关平江路的历史书籍,并在与江老交谈的过程中,认真记录了江老关于潘氏家族的历史记忆。江老讲到:“潘世恩是平江路有名的状元,也是清朝名臣,我们书店也沾了状元的喜气!”江老从育人的角度出发,鼓励广大青年植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沃土,增强文化自信,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为保证调研资料的完善与真实,实践团队还前往苏州市档案馆继续搜集资料。在档案馆内,团队成员收集到关于潘镒芬治理黄河一事,其子亲笔纪实的资料。同时,在苏州市图书馆,还查阅到《平江历史街区》与《思补斋诗集》等书籍。最后,团队从整个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背景到具体历史人物及其生平事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作为调研实干精神坚实的基础资料。
基于前期调研,团队联系当代大学生“内卷”与“躺平”现状,决定以“实干育人现状与路径”为主题制作调查问卷,对各个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将问卷收集数据输入SPSS,利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通过克隆巴赫系数和因子分析法证明该调查数据信度和效度非常好,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例数、构成比、均值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大学生群体普遍认同实干精神具有传播的必要性。
实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结晶,更应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薪火相传。在此次实践中,团队立足于实干育人的时代主题,积极践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如今,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强国的新征程上,实干育人的主题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此次实践,能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让实干育人深入校园,深植于学生内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10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