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切感受党领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群众绿色环保意识,进一步打造美丽乡村,进一步建设美丽中国,2023年8月13-18日,江苏师范大学“梦栖山海,踏梦追风”洱海护卫队前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走进大理市挖色镇挖色村、湾桥镇古生村两处具有代表性的村镇里开展关于“洱海保护治理与乡村振兴发展”的实地调研。
(一)踏初心足迹,寻来时之根
2015年1月,习总书记来到湾桥镇古生村考察,古生村是全国26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指导试点之一,经过大理市人民的不懈努力,自2021年起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追随着习总书记的脚步,实践团成员们也来到了古生村,当成员们面对着“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洱海风光,心中不断浮现起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同时也倍感现今青年之担当义不容辞。首先,实践团的成员们在研究人员的带领下依次对古生村科技小院、蔬菜小院进行了参观学习,在同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针对大理农业复种指数高、肥料的总投入量大,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科技小院们正联合当地农民以及相关企业共同探索研究农业绿色新发展模式和转型升级,共同攻关破解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难题。同时,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小院研究人员的身上看到了当代青年的理想担当与爱心善意,也对习总书记所说的“深入基层一线‘’自找苦吃”,并且在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林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图为实践团参观科技小院
(二)同基层连线,共携镌曙光
坐落于洱海东海岸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挖色镇是本次团队成员前往的第二个重要研究区域。自2020年以来,大理市挖色镇紧紧围绕“保水质、防藻华”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全面开展污水管网排查整改,持续推进截污治污体系提质增效,为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实践团非常荣幸地对挖色镇洱海保护管理所所长董爱讯进行了有关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转型发展的深刻访谈,从中了解到自蓝藻大爆发以来挖色镇洱海治理的相关重大举措以及工作成果——洱海的治理从抢救性保护到可持续性的治理;洱海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的转变过程中,大蒜种植全部向洱海流域外转移,农业从污染种养业向绿色生态农业的成功转变等等。针对成员们所提出的挖色村洱海治理所采取的独特措施、洱海治理与乡村振兴的独特联系、挖色村如今洱海治理的不足等疑惑,所长进行了耐心又细致的答复。此外,实践团成员们在与村民的访谈中了解到如今的挖色村的洱海治理为居民们所带来生活上的变化,一方面洱海治理带来的旅游业繁荣发展为当地村民带来客观收入,另一方面农民的土地得到流转进而得以发展生态农业,实践团成员们从中感受到当地居民对于洱海治理保护的信心与决心。
图为实践团采访挖色镇洱管所所长
(三)行绿水之间,维青山常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将环保意识落实到实处,团队来到洱海边开展了“河小青”净滩行动。洱海之水是否清澈,关键在于入湖河流的水质。虽然近年来洱海的水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海边的白色垃圾以及湖中死去的水草仍然是洱海的污染来源。洱海治理小队队长和我们说:“死亡的水草会腐烂导致水体变质,影响水体内动物正常生活”。在村委的支持下,成员们围绕洱海生态廊道附近的湿地捡起了垃圾,并将环保袋中的垃圾进行了分类,同时在当地洱海治理小队的指导下对洱海周边死亡水草及淤泥堆积物进行有效地打捞清理。在游客聚集停留的地方,成员们积极向游客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并协助附近村民有序进行垃圾分类,引导游客村民们正确投放垃圾……这次行动不仅增强了人们环保的意识,也让实践团成员们也更加深入理解在实践中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社会价值。
图为实践团在洱海边捡垃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大学生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后备军,应该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为建设美丽中国服务。接下来,实践团的成员们还将继续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加大洱海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围绕洱海转型带领乡村振兴发展进行谋划推进,助力洱海周边地区的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13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