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为激励青年投身到基层实践中去,用自身行动彰显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的青春形象,在实践中淬炼青春,增长才干,8月9日,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农撷苏韵”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丁家村开展暑期调研活动。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初次来到丁家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四面八方皆碧色,村民面朝大地背朝天,俯身辛勤劳作,一旁的老黄牛在农民的引导下在田里默默耕耘,一物一景,都与延绵的黄土结下情缘——现在正是水稻生长旺盛的关键时节,农田之外,道路平坦,环境优美,白墙红瓦的农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街道干净整洁,绿植丛丛,花团锦簇,一派生机盎然。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深感如今乡村建设工程进展的顺利,自然风光和现代建筑毫不违和的融合在了一起。
图为丁家村村民在稻田中劳作。
“我家萝卜上一年卖了近两万块!”
“我准备继续在8月种植2亩萝卜。”
“除了萝卜我们也种水稻和辣椒。”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村民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自家今年的种植情况,拥有多年种植经验的他们,对本村“萝卜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们走进丁家村村委会,在丁家村委党总支书记夏红卫的热情欢迎下开始了与他的访谈交流,我们了解到今日对话的“主角”——“吕墅萝卜”背后的历史人文以及发展历程,作为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的“吕墅萝卜”起源于著名的常州萝卜,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古时候,常州萝卜是每一门手艺传承的“敲门砖”,但凡要拜师学艺,必须先要吃两年萝卜干炒饭,久而久之,萝卜在常州家喻户晓,声名远扬,上能作为有钱人家走亲访友的特产,下能为穷人家充饥。
小小萝卜,闻名一方,其中蕴含的文化脉络以及承载的文化烙印,让我感慨万分:简单的饮食中闪现着技艺延承者的质朴与坚韧,浓郁人文气息的弥漫也实质有效地促进了常州“萝卜产业”向好发展。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丁家村委党总支书记夏红卫访谈交流。
走进百姓家中,我们深刻了解乡村振兴为农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访谈过程中,丁家村的村民们带我们走进了他们自家的种植园,向我们展示了现在的时令蔬果,提到常州萝卜,老人家就抓起一把刚晾晒好的萝卜干边往我们手中塞着,边讲起了本地人的通俗说法:“嘎啦嘣脆”是常州人对于好的萝卜干的称道叫法,制作萝卜干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习惯。透过村民们的一张张笑脸,我们感受到了他们身上也具有着常州萝卜般质朴的气息,他们用勤劳和汗水把土地耕耘得一片翠绿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内心清澈,不染尘埃。
图为丁家村村民向实践团成员展示自家种植的蔬果。
在众多村民之中,我对一位王姓的大婶印象最深,她的面容被岁月勾勒出一道道痕迹,条条皱纹透露着时间的回忆,但是她的脸上却仍洋溢着纯真的笑容,种萝卜,收萝卜,晒萝卜,日复一日的劳作却并没有激起她对生活的不满与怨恨。想必这就是被幸福青睐的人吧,真正的幸福并非他人所见,而是自己心中所感,我这样想道,心中不由得有一股热流涌动。
村民们举手投足中透露出来的热情将我们洗礼,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得知村里目前年轻人较少的局面,更多人为了养家糊口进城务工或是深造后选择在大城市中继续工作,我们的到来就如同一股甘泉滋润了他们干涸的心田。能见到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村子上下无不为此感到喜悦。在与夏书记交流时,他也提到如今村子有生力量不足的现象,我们由衷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愿意返回家乡,扎根农村让以丁家村为例的各大乡村集体获得青年力量,注入新鲜血液。
此次三下乡,我们深入薛家镇丁家村调研,脚步丈量乡村,聚焦产业发展,更加明晰“萝卜产业”的发展现状,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调研的方向,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常州萝卜是诗意的,岁月收藏了风、土地和阳光的味道,在漫长的时光中,与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韧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令无数乡民和旅者魂牵梦萦,也让我牵肠挂肚。
我深知此次社会实践对于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浑身充满了干劲和激情,在这次将课堂知识灵活转化为奉献青春的生动实践中,我用双脚走过村民们奋斗过的足记,用双眼见证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真实刻画了青年学子响应时代号召、怀抱家国情志、奉献青春力量、让青春之花在祖国大地上绚烂绽放的生动故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15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