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同心,勇敢无畏”
在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发挥着巨大的力量。实践团队按照计划来到了“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保卫战旧址。一位身穿满是泥土痕迹志愿者服装、佝偻着腰、头戴黄色草帽的伯伯紧紧地跟随实践团队的脚步一同进入了旧址。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右方凹凸不平紧紧相连的四座雕塑,虽充满了岁月的痕迹,军民英勇的神情依旧令人敬畏。正前方是耸立着的烈士纪念塔。在纪念塔后方陈列着一片墓碑,上面刻着在保卫战中英勇牺牲的军民姓名。
图为实践团队自发地为牺牲的军民默哀 通讯员 文昊 摄
登上纪念塔的台阶,纪念塔上面铭刻着“勇敢的军民永垂不朽”的字样。实践团队在此驻足,细细品味着纪念碑背后的故事。一路默不作声的伯伯凑到实践团队中去,“村民不愿意给日本人提供物资,被日伪军清剿。当时村子里面只有‘鸟枪’、‘五子炮’等落后的武器,再就是菜刀、铁锨等。”他激动的说到,“日伪军装备的都是现代化武装,但是村民一点都不怕他们。”一千多名日本鬼子疯狂地进攻着这座具有三百多户人家的村子。八路军闻讯赶来,帮助村民战斗。在整整一天的抵抗中,40多名八路军战士、县区中队战士以及145名村民在此战役中丧生,400多人受伤,毙伤日伪军154人。村民誓死抵抗、大义凛然,老幼妇孺同仇敌忾,发扬着誓死捍卫民族的不屈气节,毛主席赞誉渊子崖保卫战为“村民自卫战典范”。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军的阴谋,扭转华东战区局势,奠定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基础。实践团队前往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去感受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这里的革命烈士墓区,埋葬着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牺牲的2000多名烈士,墓碑上有名字的只有103座,在墓区的中央建有一座英烈亭。在李教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一行人在英名碑下瞻仰许久,让人深切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英雄人民永垂不朽。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展馆的各个部分。被誉为国民党五大战力之首、拥有最强悍的美式装备的74师被小米加步枪的落后武装击垮,讲解员叙述道:“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民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战场上,紧随华野官兵之后的便是群众的担架队,上千辆独轮车和上万人的肩膀保证了我军充足的物资和高昂的战斗力。“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是当时军民水乳交融的真实写照。据统计,整个孟良崮战役中,随部队行动的民兵总数近90万。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寻沂明义实践团
指导老师:郑鹏
通讯员:韩佳吟 文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17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