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要深入学习党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信念理想。为了深入了解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发现的背后故事,体会其蕴含的红色精神,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筑梦红韵实践队于2023年8月25日与身在北京的余世诚教授进行连线,关于教授与第一个版本《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进行采访。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余世诚教授连线 刘嘉豪 摄)
余世诚,中国石油大学退休教授。他于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其后一直在中国石油大学从事中国史的教学和研究。他在中国石油大学任教37年,潜心从事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开设并讲授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1984年,余世诚曾发现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1991年获有突出贡献教育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筑梦红韵实践队成员均为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校史讲解员,他们在为学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讲解华东石油学院时期的党史研究工作时,每次都会提到余世诚教授与《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这也让他们更加好奇这位老人与《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宣讲将这段历史传播得更为深远。在连线余世诚教授之前,实践队员们已先后前往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和共产党宣言陈列馆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对宣言背后的故事已经有了扎实的了解。
(图为余世诚教授 刘嘉豪 摄)
谈及对中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发现,余教授表示,“在我们解放以后几十年当中,我们党一直在寻找中国最早出的这本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下落。这个版本的流传情况一直是被关注的。周总理在世的时候就多次讲过,‘找不到这本书,是我们共产党一块心病,想方设法要努力寻找到这本书。’当时很多学者一直很关注这本书的究竟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什么时候出版的,它成了一个革命文物,把它找着是大家的一个心愿。” 1984年,时任山东省东营市政协委员的余世诚慧眼识珠,在东营市广饶县博物馆寻找到了这本书,为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验明正身,拨开《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最早在中国的出版之谜。
余世诚教授在回忆他与《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时,跟队员们分享了让他致力于发掘宣言背后血与火的初心。余教授向实践队员介绍道,自己是一名党龄已经六七十年的老共产党员,在入党之初学习的关于党的重要文献就是《共产党宣言》。同时余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期间学习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其开端就是以马克思、恩格斯撰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的;之后余教授在华东石油学院曾任教授中共党史的政治课教师,而中共党史的开端也与《共产党宣言》相连在一起。“我发现了这本书,就对他有一种情感上的亲切。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我的工作,都与这本书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所以说我关注这本书、关注这本书的历史命运、关注这本书的故事,那是非常自然的。”
“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余教授这样形容他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1937年,余世诚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生于战争年代的他先后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等等,遭受过家乡被日军占领,尝过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亡国奴的滋味,也体会过国民党黑暗统治下的腐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个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下,余世诚先后加入了少先队、青年团和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摆脱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那个社会历史状况,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那时经历的事情是欢快的、是热烈的、是激情燃烧的,有一种奔放的豪情,怎么把这种豪情融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呢?加入共产党,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在谈到自己入党时的初心,余教授非常热诚地分享道,“当时我们那一辈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当中,我们所思考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救中国,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余世诚教授交流 陈昊辉 摄)从入党、求学到工作,余世诚教授与共产党历史紧密相连,除了发现党史、挖掘党史,对于如何传承党史,余教授也感慨良深。在回忆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岁月时,余教授表示在课堂上,他不仅会讲经典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还会将自己身边的党史故事融入他的教学课堂中。“我的党史课有一个特点,就是利用身边的教材,同时特别要让我的党史课要具有些‘石油味儿’。”1969年,随着北京石油学院整体搬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余教授在胜利油田开启了长达20年的工作生活,他对这个地方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了解了这片土地对国家所做的巨大贡献后,他把这个地区的许多人物和故事放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生动地讲述出来,也让同学们更亲切地体会和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他在自己的成长和工作的游历过程中,从河南老家、胜利油田、到石油大学等等,他将身边的故事记录在册,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余教授将自己搜集的党史故事连续创作成48篇《余老师讲党史故事》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在听完余教授的成长经历和与党史有关的故事之后,实践队员们都表示收获颇丰、感触颇深。实践队队员陶亦平同学热情地向余教授分享他们一家扎根油田的故事以及从小耳濡目染的油田中的红色故事。
在谈及对青年一代的希望时,余教授向实践队队员们分享了他当年在华东石油学院教授政治课的经历并希望同学们多阅读一些相关书籍,把马克思的观点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争做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他表示思政教育课对引导青年学子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采访结束后,实践队队长任鑫诚挚邀请余教授有机会回学校参观,实践队员们表示在之后的讲解工作中,将继续用青春之声讲好校史故事,同时也热切期待余教授能莅临校史馆与队员们亲身交流。
通过专访余世诚教授,实践队员加深了对校史、党史文化的认识。余教授的深刻思考和卓越见解为队员们树立了榜样,激发了所有成员继续追求卓越的动力。在未来的实践中,中国石油大学校史馆筑梦红韵实践队将继续传承校史文化,拓展实践领域,为校史馆甚至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在筑梦的道路上绽放红韵的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0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