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辽师大学子三下乡:以青春热血,助乡村振兴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罗塞雅 张美祺 王靖萱

2023年7月19日至7月29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特色产业乡村振兴道路,辽宁师范大学“绿色梦想·稻花香里”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绿稻”志愿队)赴屏山县,开展了为期10天屏山县特色产业乡村振兴调研及志愿服务活动,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屏山县的发展和未来。

激活时代春水,焕发非遗新生

宜宾市屏山县有着2000多年产茶史,茶业是该地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柱。为了解近年来来屏山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情况,“绿稻”志愿队沿着屏山县千年茶业发展足迹,聚焦于近10年来屏山茶业现代化发展脚步,对屏山因地制宜形成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链开展深入调研。”产业链开展深入调研。

为了解炒青产业的具体情况,“绿稻”志愿队找到屏山县炒青行业翘楚——四川省屏山炒青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炒青集团),并与炒青集团代表开展校企座谈会。

座谈会中谈到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屏山炒青获得了诸多政策支持,如:大力支持炒青技艺传承、开办炒青技能培训基地、经济扶持炒青产业发展等。另外,“绿稻”志愿队也希望能通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炒青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并着重询问了炒青产品在市场效益和宣传方式上的基本情况。在随后的调研和回访中,“绿稻”志愿队将会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形式,为炒青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青年力量。

图为志愿队在座谈会。

为深入了解屏山茶业发展规划,“绿稻”志愿队前往屏山县现代茶产业示范园区进行参观并调研,首先园区负责人向志愿者介绍了项目总体设计框架,然后展示了园区建设的规模最后向志愿者们讲述了建成后对当地茶业的重要意义。随后,在素有“川南绿茶之乡”称号的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队员们走进标准化茶园,在茶体验中心参观、体验炒青的制作。杀青、揉捻、干燥……繁琐的炒茶工艺中蕴含着屏山一代代茶艺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现场工作人员逐一解释着每一道制作工序,展示炒茶手法,随着讲解的深入,队员们感受着炒青的精细步骤,体会屏山炒青的悠长韵味,在滚烫的锅里用略显生涩的手法期盼着炒青的“诞生”。

图为志愿队在茶园合影

从小茶叶到大茶业,青年志愿者在深入产链调研的同时,也深受屏山地与屏山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感染。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乡村振兴不仅要看产业赋能,更要关注基层民生。所以“绿稻”志愿队来到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进行基层调研。在岩门村党群服务中心,“绿稻”志愿队与驻村第一书记郑经伟开展交流访谈,队员们重点关注了脱贫成果、乡村振兴、发展愿景等岩门村情况,了解到在郑书记的带领下,岩门村荣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立“屏山炒青”系列品牌18个,发展向好。郑书记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干部群体以及新时代青年都能够来到基层,走进基层,更好地倾听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将汗水播撒在祖国基层的广袤大地上。

图为志愿队访谈驻村第一书记。

随后,“绿稻”志愿队前往屏山县屏山镇柑坳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王维芳和驻村干部刘飞的带领下,实地拜访村民,切实感受乡村发展新变化。据悉,柑坳村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确保生态宜居,着力保护特色乡村文化,向着生活富裕、繁荣发展的目标前进。

在拜访过程中,村民们热情介绍了脱贫攻坚以来农村生活的发展,最后一户村民让队员们尤其印象深刻。家中只有一位老爷爷带着他的孙女,老爷爷说:“以前住的是草屋、土屋,不防水不抗晒,现在住的砖房都是政府帮我们修起来的,还有以前只能走泥巴路,现在水泥路也通了!”他满怀激动地表达了对国家、对党、对政府的感谢,“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现在竟成了真。”

无论是村民的采访还是后续与驻村干部的交流,都体现了柑坳村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确保生态宜居,着力保护特色乡村文化,向着生活富裕发展的目标前进。

图为志愿队与村民交流。

此次调研活动中,志愿队走过屏山县的山山水水,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切实的行动深入了解当地农产品种植和销售模式,记录新农村、新风貌,了解到特色农产品目前的种植规模与产生的经济效益,更了解到了“直播电商+生态种植”的特色模式。志愿队表示将坚持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在基层中锻炼自我,在服务中奉献青春,立足学科特色,依托自身专长,主动从学校的“小课堂”走向乡间的“大课堂”,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凝聚其磅礴的青春力量,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积极参与为当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1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家乡” | 志以星火,原暖冬日——外国语学院寒假“返家乡”社会实

姓名:汪雯班级:英语2301班地点:甘州区东街街道实践感悟:参与这次返家乡实践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通过深入社区,我亲身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与变迁,也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复……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殷殷桑梓情 青春返乡行——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寒假返家

姓名:王雷班级:建电2301班实践感悟:2025年,我作为返家乡的大学生,在稷山县科协参与了意义非凡的志愿活动。实践中,我参与了科普宣传资料的整理与制作,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心得感悟(二)

姓名:王瑜陶学校:兰州交通大学实践单位:张家川县科技馆实践感悟:在科技馆担任志愿者的这一个月忙碌又充实。为参观者讲解知识、协助科普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们好奇兴奋的眼神……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土木工程学院2025年寒假“返家

姓名:闫雪妮班级:水利水电工程2402班实践地址: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双岘镇水利管理站实践感悟:闫雪妮在假期期间,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报名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静宁县双岘镇水里……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土木工程学院2025年寒假“返

姓名:汤万宗班级:土木工程2401班实践地点: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嘉园社区实践感悟:汤万宗在假期期间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当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主要工作内容为:落实居民居住房屋……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数理学院2025年寒假“返家乡

姓名:辛晓玉班级:数理学院信计2201班实践地点:宁夏银川兴庆区团委实践感悟:在春节期间,我积极响应区团委号召,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我协助排查火灾隐患,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返乡践初心 青年展担当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年学子社会

姓名:高馨月班级:信号2404班实践时间:1月22日-1月23日实践地点: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稀土街道民族东路社区.实践感悟:记录1:今天的主要内容是清扫小区的公共区域,包括道路,绿化……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云支教特辑 | “科创强国,筑梦未来“一起云支教志愿者风采展示

姓名:杨天语班级:通信2403班实践感悟:身为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从“核”而来》——“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录播课程,我心中满是感慨。备课时,先辈们隐姓埋名、扎根戈壁的事迹深深触动我……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最新发布

西安大学生实践团赴武功刺绣,感受中华传统刺绣魅力
汲取四大名绣之精华,化大俗大雅于己身——为感受中华传统刺绣文化的魅力,2023年7月31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武功县“一带一路”视域下非遗生态体系“点·线·面·体”重构探究社会实践团前往武功刺绣文…
剪刀巧动传承现,纸张栩栩乡村兴
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剪纸艺术,增强乡村儿童对剪纸技巧与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让学生们体验到剪纸的新的呈现形式,同时提高学生们的审美和动手能力,进一步助力乡村文化建设,曲阜师范大学地…
实地爱心义卖,绽放善意与创意
物资准备好之后,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赴韶山暑期实践团成员们带着满满的热情和创意,马不停蹄地将物资搬到韶山,开展以“百年峥嵘时代留痕,红创情谊历久弥坚”为主题的红色文创义卖活动。在获得当地…
萤火之行:玩转数学和魔方
大学生网8月25日电(通讯员赵可婧)7月1号至7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萤萤之火,灼华凤城“团队的成员,分别在自己的家乡正式展开支教活动,支教队员将音乐、手工、绘画、舞蹈、劳动、党史…
笔刀飞舞万物现,刻纸文化助振兴
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剪纸艺术,增强乡村儿童对剪纸技巧与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和美学素养,同时丰富学生们的暑期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审美和动手能力,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
西财学子三下乡感悟:同筑百年乡村梦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推动乡村振兴进程,我作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了一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在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腾鳌镇的调研,我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挑战,同时也收获…
大学生走进宁夏地区感悟西夏风光
宁夏8月18日电(通讯员陈琪琪)为体验红色文化和民族风情,7月15日,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走进西夏”社会实践队在于华老师的指导下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为期七天的名为“走进西夏”的暑期“三下…
烟理学子三下乡,青年先行
实践队员于2023年7月1日去到了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村前杨村是德州的一个网红村,这里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香南湖,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黄金菊花海,十步一花,百步一景,吸引了一波波的游客,来这里…
剪纸显传承,文化助振兴
为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剪纸艺术,增强乡村儿童对剪纸技巧与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让学生们体验到传统形式的文化展现与现实物像的完美结合,同时提高学生们的审美和动手能力,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
三下乡社会实践——前杨村
实践队员于2023年7月1日去到了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村前杨村是德州的一个网红村,这里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香南湖,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黄金菊花海,十步一花,百步一景,吸引了一波波的游客,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