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网络文化中心(日照) 作者:张烨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为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深入考察作为当地特色旅游度假景点的云过山丘文化茶旅园,走进被誉为“江北第一茶”的日照绿茶,在这一年的暑假,我和其他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我参观了云过山丘文化茶旅园、采访了云过山丘文化茶旅园的负责人、去往茶园,切身实地感受日照绿茶的特点、制作过程等。

游走在云过山丘文化茶旅园,随处可以看到 “云过山丘,听海长大的茶”“离开老船上了岸,却在梦里听见海”等宣传,据了解这是因为茶文化和渔业文化的结合是云过山丘茶旅文化园的特色。面朝大海,鸟鸣啁啾,茶果飘香,这是日照海岸、山海之间独具一格特色风景。

茶香悠悠,是大自然的馈赠。初入茶园,我们和云过山丘文化茶旅园张作家先生围坐在一起,他先为我们斟茶一杯浓厚的绿茶将我们的记忆从科技发展迅速的现在带入遥远的回忆当中,围绕日照绿茶的发源、特色以及存在的市场问题等进行了讲述。这时的我沐浴在中国茶文化的氛围中,感受着日照绿茶在舌尖绽放的甘甜, 倾听着张作家先生生动有趣的讲解,内心无比平静安逸。

在茶园,我跟随张作家先生的讲述,专注于眼前的茶树。我了解到海边的茶出芽较晚、生长周期较长、叶质坚韧不易碎损,且受紫外线照射量大,各种内物质含量高。因此,云过山丘茶叶形成了香气高、滋味浓、叶片厚、耐冲泡的优良品质。目前日照绿茶正在大力发展有机高端绿茶,以此来提高日照绿茶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南方茶对于日照绿茶的市场冲击。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地感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参加实践,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亲身接触才能真正领略到中国茶文化内涵。社会实践弥补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与不足,而我相信社会实践的意义也在于此。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关于中国茶文化的学习,对茶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也大大的提升了对中国茶的浓厚兴趣,了解到中国茶的文化的历史是非常的悠久、很具有历史意义,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和文化需要我们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通过这次实践,我收获满满。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茶文化不仅承载着中华千百年来的历史底蕴,在21世纪的今天,还能助力乡村振兴,助力相关产业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其在新时代继续散发光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5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家乡” | 志以星火,原暖冬日——外国语学院寒假“返家乡”社会实

姓名:汪雯班级:英语2301班地点:甘州区东街街道实践感悟:参与这次返家乡实践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通过深入社区,我亲身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与变迁,也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复……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殷殷桑梓情 青春返乡行——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寒假返家

姓名:王雷班级:建电2301班实践感悟:2025年,我作为返家乡的大学生,在稷山县科协参与了意义非凡的志愿活动。实践中,我参与了科普宣传资料的整理与制作,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2025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心得感悟(二)

姓名:王瑜陶学校:兰州交通大学实践单位:张家川县科技馆实践感悟:在科技馆担任志愿者的这一个月忙碌又充实。为参观者讲解知识、协助科普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们好奇兴奋的眼神……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土木工程学院2025年寒假“返家

姓名:闫雪妮班级:水利水电工程2402班实践地址: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双岘镇水利管理站实践感悟:闫雪妮在假期期间,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报名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静宁县双岘镇水里……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土木工程学院2025年寒假“返

姓名:汤万宗班级:土木工程2401班实践地点: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嘉园社区实践感悟:汤万宗在假期期间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在当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主要工作内容为:落实居民居住房屋……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数理学院2025年寒假“返家乡

姓名:辛晓玉班级:数理学院信计2201班实践地点:宁夏银川兴庆区团委实践感悟:在春节期间,我积极响应区团委号召,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我协助排查火灾隐患,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返乡践初心 青年展担当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青年学子社会

姓名:高馨月班级:信号2404班实践时间:1月22日-1月23日实践地点: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稀土街道民族东路社区.实践感悟:记录1:今天的主要内容是清扫小区的公共区域,包括道路,绿化……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云支教特辑 | “科创强国,筑梦未来“一起云支教志愿者风采展示

姓名:杨天语班级:通信2403班实践感悟:身为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从“核”而来》——“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录播课程,我心中满是感慨。备课时,先辈们隐姓埋名、扎根戈壁的事迹深深触动我……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最新发布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探寻蒲城帝陵,浸染历史古韵
探寻蒲城帝陵,浸染历史古韵览千年惠陵,品文化悠长观盛唐风韵,品灵秀蒲城。蒲城县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县,拥有众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唐惠陵博物馆就是其中一处不可忽视的文化标志。唐惠陵博物馆是中国…
河海大学长江大保护下的水利治理及固废利用调研团开展长江保护成就观察实践活动(下游篇)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主要交汇地带。”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
重庆市红色法律基因实践
暑期实践|重庆市红色法律基因创新调研实践团2023年8月24日,河海大学法学院暑期实践团队“重庆市红色法律基因创新调研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开展红色法律基因创新线下调研活动,同时结合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
英雄浩气千秋在,勇士忠魂万古存
为增强队员们的爱国意识,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之际,通过回顾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缅怀先烈。2023年8月20日,湖北医药学院“红色电波”暑期实践队队员来到了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凤凰山…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走进将相故里,探寻“双减”足迹
走进将相故里,探寻“双减”足迹龙脉福地将相故里,政策引领时代契机坐落于关中平原,有五座帝陵依山而建,丰沃的历史土壤孕育出无数文物古迹,这便是王鼎、李仪祉、杨虎城等先贤志士的出生地——-有“将相…
“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十大召开以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习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能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用学生所学知识,专业特长,回报社会,服务群…
启育调研团山大实践日记4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我的暑期社会实践已接近尾声,作为启育调研团的实地调研成员,我度过了充实而有意义的一个暑期,为探究“双减”政策的落实现状进行了多次线下访谈与问卷调查。初次了解到我们…
感悟茶文化独特魅力,思考人生与价值
为深入了解和体验茶文化的丰富多彩,更好地体验和宣传茶文化,2023年6月,曲阜师范大学文化点灯人社会实践队通过参观茶园、茶馆等地,与茶农、茶艺师傅和茶友交流,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生…
2023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简报第一期:健康守护
所谓的健康守护,它不是对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平均用力”,而是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在重点时期为重点人群提供健康干预,例如母婴保护计划、儿童营养计划、青少年健康促进、老人保健计划等。通过这种方式,将…
农村留守老人互助养老困境分析—以石榴坪村为例
一、村落基本概况石榴坪村全村辖共8个村民小组,据村干部介绍,全村包括流动人口共2000多人,在村常住的大多为老人、儿童。石榴坪村对外较为封闭,出入耗时长,大多数老人为留守老人,且女性居多,养老问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