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探寻蒲城帝陵,浸染历史古韵

来源: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思兮、马嘉明、

探寻蒲城帝陵,浸染历史古韵

览千年惠陵,品文化悠长

观盛唐风韵,品灵秀蒲城。蒲城县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县,拥有众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唐惠陵博物馆就是其中一处不可忽视的文化标志。唐惠陵博物馆是中国首座唐帝陵博物馆。惠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兄长李宪的陵寝,因其能审时度势,让位于其弟李隆基,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故史称“让皇帝”。

2000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唐让帝惠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860余件(组),出土彩绘壁画250余平方米和观赏性极强的石椁,其中许多内容属国内首次考古发现。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惠陵博物馆于2017年8月30日正式对游客开放,向旅客展示精美的出土文物和皇家地宫。

唐惠陵博物馆的文物展厅、地宫、墓冢等部分有机地散布在仿唐代皇家园林中,文物展厅内通过实物、文献、多媒体等方式为游客营造出瑰丽的盛唐世界。在陈列馆内,集中展示了惠陵出土的文物,以各类陶俑为主,包括陶器、瓷器、料器、铁器等。其中,一个布满彩色花纹的腰鼓最为惹眼。这件彩绘陶腰鼓中间细两端喇叭形张开,泥质红陶,身施白衣,表面描绘花朵图案。这件精美的彩绘陶腰鼓展示了唐代艺术领域的蓬勃发展以及唐代手工匠人的高超技艺。陶俑在展厅中的数量近半数以上,它们形态各异,尺寸也不相同。侍女俑、胡人俑、骑马俑、骆驼俑等各种样式的陶俑令人目不暇接,神态各异,庄严肃立,显示出对墓葬主人的尊敬。除陶俑外,陈列厅中还有一些制作精良的陶瓷器,大多为实用品,包括陶盆、陶碗、陶器座、瓷灯盏、青釉瓷壶等,充分展示了唐代制器技艺的成熟。

走出文物陈列厅,北面就是李宪陵墓的入口,依次穿过墓道、过洞、天井、甬道,最后跨越石门,进入地下十米深处的墓室,一座巨大地石椁赫然呈现在眼前。棺椁的顶部呈庑殿式,周围由十根石柱和十块壁板拼接而成,表面线刻出密集的花卉和动物图案。环顾四周,美轮美奂的唐代壁画令人目不转睛。这些壁画色泽鲜明、技法娴熟,是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深入访谈,了解困境

伴随着2020 年 9 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的颁布以及2021年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惠陵博物馆与蒲城中小学联合开展研学活动,发挥了博物馆在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实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惠陵博物馆的规模较小、馆内藏物类别的相对单一,加之交通不甚便利,惠陵博物馆与学校开展的研学活动非常有限,其助力中小学双减政策之路任重而道远。

8月23日,蒲城县博物馆建设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研究小队来到了陕西省蒲城唐惠陵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与访谈。在博物馆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小队对唐惠陵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与讲解员展开了细致对话。

访谈首先围绕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活动展开。讲解员提到,由于唐惠陵博物馆本身规模较小,加上展示的内容较为单一,并未被列入唐十八陵之内,因此当地学校与本馆的合作次数十分有限。更多学校在举行研学旅行活动时会考虑选择规模更大、馆藏更为丰富、更有名气的博物馆作为活动对象。这揭示了唐惠陵博物馆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之一,即本身馆内馆藏种类较少、知名度较低,导致博物馆对外吸引力不足,游客数量少,更难以与基础教育相融合。

有限的游客数量进而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博物馆的收入十分微薄。在谈到博物馆的收入来源时,讲解员表示,博物馆自17年开始收取门票费用,但效果一直不甚理想,疫情期间更是萎靡不振,博物馆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与第三方旅游公司的投资。这也极大限制了博物馆的发展前景,有限的资金支持,导致博物馆只能尽量满足日常维护的成本,很难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唐惠陵这样的基层博物馆也存在另一基础层面的问题,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这也成为了游客参观以及研学活动的负向激励。

除了上述的一些发展弊端外,当地同类型博物馆的竞争同样是影响唐惠陵博物馆发展的原因之一。当地规模更大、馆藏更加丰富的桥陵遗址吸引了大部分的游客,这也加剧了惠陵博物馆的发展困境。“内困外交”是惠陵博物馆发展需要攻克的主要难题。

总结问题,展望未来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仅欣赏了惠陵博物馆内保存完好的精美文物,而且对惠陵博物馆与中小学合作研学项目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唐惠陵博物馆在保护文化资源、传播历史知识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的知名度不高、经费有限等问题。为了弥补博物馆规模有限、类别单一的缺陷,并推进博物馆发展,响应双减政策,实现博物馆与学校的有机协作,只有政府主导、馆馆联合、校馆联合,解决好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才能真正地实现合作共赢,谱写蒲城研学新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5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怀梆艺韵,薪火相传——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深入冯丈村探寻非遗文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4月17日,文法学院教师李婉鑫、马智慧、任多芳、朱雪珂带领学生代表,前往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冯…… 王玥忻 郝晓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学生会召开2024-2025学年第十一次例会

文法学院学生会于4月22日中午在北校区启智楼229教室召开2024-2025学年第十一次例会。本次例会由文法学院学生会主席彭金龙主持,学生会主席团、各部部长及各部干事参加此次会议会议伊始,文法…… 冯云会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召开学生座谈会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精准回应学生诉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文法学院于4月22至23日分别在南校区学院楼B-103和北校区树人楼101召开学生座谈会。会议由文法学院教学助理兼办公室主任徐梓滢、教…… 刘雨欣 郑娅 王玥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校企携手启新程 产教融合谱新篇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与河南省标新立义

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4月24日下午,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与河南省标新立义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签约暨授牌仪式。河南省标新立义……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第二党支部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会议

为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持续深化作风建设,2025年4月24日下午,文法学院第二党支部在学院楼B207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警示”专题会议,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等形式,推动…… 马智慧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青春跃动,文法飞扬——2025年春季运动会圆满落幕

4月16日,新乡工程学院南校区体育场热闹非凡,2025年春季运动会盛大开幕。这不仅是一场体能和技巧的较量,更展现了学子们的青春风采与团队精神。开幕式上,国旗护卫队护送五星红旗庄严入场……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召开毕业生诚信感恩教育会议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强化毕业生的诚信意识与感恩情怀,助力他们更好融入社会,成长为兼具责任感与道德感的合格公民,文法学院于4月22日在学院楼报告厅召开毕业生诚信感恩教育会…… 冯冰雨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召开毕业生诚信还贷教育大会

为帮助毕业生明晰助学贷款还款流程,保障个人征信安全,4月22日,文法学院于南校区学院楼报告厅开展了毕业生诚信还贷教育大会。本次会议由李嘉欣老师主持,25级毕业生到场聆听。会议中,李…… 李紫煊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从遵义出发,筑梦青春——红色精神的传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4月…

红色基因永传承 青春接力长征行 ——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赴大金山国防园学习

2025年3月5日,金陵科技学院“红色遵义·筑梦前行”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的1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以“重…

传承红色基因,不负历史使命——“澄园先锋”红色志愿宣讲团举办系列宣讲

传承红色基因,不负历史使命——“澄园先锋”红色志愿宣讲团举办系列宣讲活动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党史学习教育,4月23日,南…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考研大满贯宿舍413——夜灯长明照题海 青春共赴研梦来

以知识为舟以互助为桨在漫漫长夜里砥砺前行于浩瀚学海中并肩奋进用坚持书写青春答卷以协作铸就上岸奇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五四薪火 聊传新篇-传媒技术学院主题朗诵献礼表彰盛典

为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月25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大礼堂举办…

最新发布

传承红色基因,放飞蓝色梦想
(通讯员:马杨飞菲)“航空报国”是每一位航空人的梦想,我也一样,但我一直只是知道这四个字,却从来没有理解该如何将这四个字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看到了殊途同归的航空报国,我对这四个…
2023年社会实践活动第二期:健康守护
健康守护的实践预期成果:1.提高健康水平:健康守护的实践旨在预防疾病、维护健康,通过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改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从而减少患病风险,提高整体健康水平。2.延长寿命:健康守…
探寻蒲城帝陵,浸染历史古韵
探寻蒲城帝陵,浸染历史古韵览千年惠陵,品文化悠长观盛唐风韵,品灵秀蒲城。蒲城县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县,拥有众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唐惠陵博物馆就是其中一处不可忽视的文化标志。唐惠陵博物馆是中国…
殊途同归的航空报国
(通讯员:马杨飞菲)“航空报国”是每一位航空人的梦想,我也一样,但我一直只是知道这四个字,却从来没有理解该如何将这四个字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看到了殊途同归的航空报国,我对这四个…
河海大学长江大保护下的水利治理及固废利用调研团开展长江保护成就观察实践活动(下游篇)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主要交汇地带。”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
重庆市红色法律基因实践
暑期实践|重庆市红色法律基因创新调研实践团2023年8月24日,河海大学法学院暑期实践团队“重庆市红色法律基因创新调研实践团”前往重庆市开展红色法律基因创新线下调研活动,同时结合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
英雄浩气千秋在,勇士忠魂万古存
为增强队员们的爱国意识,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之际,通过回顾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缅怀先烈。2023年8月20日,湖北医药学院“红色电波”暑期实践队队员来到了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凤凰山…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为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深入考察作为当地特色旅游度假景点的云过山丘文化茶旅园,走…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走进将相故里,探寻“双减”足迹
走进将相故里,探寻“双减”足迹龙脉福地将相故里,政策引领时代契机坐落于关中平原,有五座帝陵依山而建,丰沃的历史土壤孕育出无数文物古迹,这便是王鼎、李仪祉、杨虎城等先贤志士的出生地——-有“将相…
“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十大召开以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习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能吃苦的新时代好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用学生所学知识,专业特长,回报社会,服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