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兰州理工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李慕秋、梁家宁等一行12人为增进对临潭县非遗文化的了解,来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双龙民族工艺铜器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与企业负责人贾海云进行采访交流,了解手工艺铜器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来到临潭县翰园书画艺术培训中心,为小朋友带来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宣传。积极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为临潭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保护贡献力量。
实地探寻,领略铜器艺术之美
沿着茶马古道,走进临潭铜器铸造厂。7月16日,第一实践小分队来到了临潭县双龙民族工艺铜器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在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有序进入铜器工艺品展览馆参观。该展厅兴建于2017年,并称“保护、传承、弘扬”的理念,以实物标本包含的优秀思想和艺术魅力,彰显洮洲(现临潭)铜铸造文化的精髓,现在展厅以及免费对外开放。
图为临潭县双龙铜器工艺品展览厅
在铜器工艺品展览馆中,企业负责人贾海云为团队成员介绍了临潭铜器的历史。据了解,在清朝末年由铸铜名匠牛建文在旧城郊外开设铜锅炉院。其生产的铜器远销全国各地,声望很高。特别是由传统工艺铸成的铜锅,不仅经久耐用,雕刻工艺精美,而且规格可大可小,最大的可容纳150桶水,一锅饭可供3000人食用。如今铜器加工技艺不断改进,临潭铜器厂也渐具规模,成为甘南州农牧民合作社发展的榜样。且企业负责人还表示,临潭铜器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临潭铜器文化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了周边村民在家里就业的愿望。
图为企业负责人为团队成员介绍相关铜器
在参观的过程中,贾海云为团队成员介绍了临潭铜器铸造的相关产品,例如铸造的铜锅、铜火盆、铜炉、铜瓦、铜佛等铜器,其产品涵盖了生产生活用品、民俗用品、宗教用品、文房用品、艺术品等。重点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各种铜铸造非物质文化技术以及手工艺技术。
图为铜器工艺品展览厅陈列的铜器产品
最后,企业负责人贾海云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铜器的生产基地,了解手工铜器的生成流程、生成技艺以及生成的原材料等,团队成员通过亲身体会铜器的生成产所感受到了传承手工艺铜器制作的不易,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伴随着很大的失败概率,但是相对应的成功的铜器产品会有着不错的交易价值。
图为铜器工艺品生产基地
伴随着最后一声相机的快门声,实践第一站调研活动正式落下帷幕。此次实践中,团队成员为宣传临潭铜器手工艺品,提高其知名度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向外界展示了兰州理工大学学子良好精神风貌。
图为活动合影
寓教于乐,宣扬临潭非遗文化
实践团队第二小分队来到临潭县翰园书画艺术培训中心。团队成员带着对非遗文化的深深热爱和敬意,与这里的小朋友们开启了一场寓教于乐、温馨而有意义的交流活动。
一进校门,实践团队成员便与校长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详细了解了孩子们的日常学习情况,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和喜好,甚至记下了小朋友们独特的绘画技巧,表现出对他们的艺术天赋的高度赞赏。
接下来的环节是向小朋友们介绍非遗的含义及其价值。实践团队的成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解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看似普通的艺术形式,实则是承载了世世代代人民生活智慧的宝贵财富。同时,成员还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临潭刺绣与四大名绣的区别和各自的特色,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临潭刺绣的独特魅力。紧接着,小朋友们在团队成员的引导下,开始了解临潭刺绣的第一步——画花,在纸上描绘出自己的设计。每个孩子都全神贯注地在纸上描绘,孩子们手中的笔在纸上舞动,描绘出各种生动的图案。
图为实践队员在为小朋友们上课
对于孩子们的画花结果,实践团队对他们进行了评奖评优。同时,为了激励孩子们对临潭刺绣的兴趣,团队成员还亲手为描图较好的孩子们颁发了奖品,表扬他们的努力和创新,愿那小小奖品能引导他们不断前进,同时也激励每一个同学,希望他们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活动的最后,实践团队与孩子们一同拍摄视频并合影留念。视频里充满了他们的笑声和快乐,小朋友们兴奋的喊出口号“我是小小非遗传承人”,这些影像记录将成为他们美好回忆的见证,也是他们学习非遗文化之旅的独特纪念。
图为实践队员与全体小朋友合影留念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小朋友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非遗和临潭刺绣,更是切实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践团队的成员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文化之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6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