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京韵至理”小组赴上海京剧传习馆参观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京剧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在青年群体中的发展和传播是一个重要课题。于是,我们成立“京韵至理”游学小组,参与“行走的党课:感悟思想伟力·踔厉奋进新征程”主题实践红色游学,旨在探究京剧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的痛点,为京剧“年轻化”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2023年7月28日,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的“京韵至理”小组前往上海京剧传习馆参观交流。这一活动旨在推动京剧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并为其年轻化注入新活力。上海京剧院的曹晋老师详细的给我们讲解了上海京剧传习馆的发展历程,并在参观结束后进行了简单的访谈。
曹老师介绍到,上海京剧传习馆位于岳阳路168号,始建于1921年,是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其最早为“比必夫人住宅”。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华侨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糖王”黄奕住居于该建筑内。解放后,该建筑成为办公场所。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京剧院入驻此地,见证了国粹京剧近40年来在上海的发展。历经多年的修缮,上海京剧传习馆以新旧交替的建筑群体展现,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同时保留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自周信芳大师出任首任院长以来,这里一直是传习京剧技艺、传承京剧艺术、传播京剧文化的重要基地。
周信芳先生的塑像
曹老师讲解
上海京剧传习馆由三座建筑构成,其中周信芳先生的塑像后面的是1号楼,又叫“传”字楼。进入这栋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华丽的城市客厅,老上海别墅的蜡底钢窗的建筑风格。墙上挂着上海京剧五大流派创始人的剧照和两幅油画。
曹老师讲解五大流派
在往里有几个玻璃展柜,里面放置很多精美的京剧行头,其中制作工艺最复杂,最精美的当属点翠头面,曹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但其制作材料需要翠鸟羽毛,翠鸟为国家保护动物,所以现在大多用点稠替代。
点翠头面
二楼是大师客厅,挂满了周大师的各种剧照,通过这一张张老照片,我们仿佛置身在那个时代,周大师为京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时代。
左一 《清风亭》 周信芳饰张元秀、左二上 《四进士》周信芳饰宋士杰、左二下 《萧何月下追韩信》 周信芳饰萧何、右一《单刀会》周信芳饰关羽 萧德寅饰周仓、右二《徐策跑城》周信芳饰徐策
3号楼,又叫“习”字楼。里面展览了海派京剧五大流派创始人的老照片,让我们对于海派京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尤其让我们震撼的是周大师,他吸取了上海当时很多西方表演艺术到京剧中,增强了京剧的观赏性,“听戏”慢慢向“看戏”转变。同时也听到老师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周大师一生表演的剧目高达600多出,其敬业程度让人敬佩。我想周信芳先生能被称作大师,一方面是他有精湛的技艺,另一方面就是他那敬业的精神。
小组同学补充介绍周大师
小组同学和老师面对面交谈
在参观完后,我们和曹老师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访谈,聊了聊目前京剧发展的现状。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下,如何去普及和推广京剧,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和喜欢。曹老师指出,首先需要官方和一些个人工作室一起配合推广,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其次做出适当的改变,少一些教条僵化的东西,更多的是贴近广大青年的生活。最后吸引到一部分青年群体后再深入发挥京剧的独特魅力。最后曹老师表示,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走进京剧,走进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传统艺术更加璀璨夺目。
全体成员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7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