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8月1日,我院“追寻文物记忆,助力非遗传承”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介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介休城古城区,团队在介休后土文化研究会会长梁月林的带领下,调研了后土庙的建筑风格与现代科技的交汇点。这座古建筑群建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多次修葺,保存完好。团队还参观了介休博物馆,展厅中陈列着泥土幻化、琉璃溢彩、陶器神韵等非遗文化。特别是琉璃制作,团队成员在展厅中欣赏了琉璃作品的瑰丽,深刻感受到古人的建筑智慧。通过实地考察,团队成员更加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珍贵。团队成员冯子豪表示:“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非遗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解山西省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情况,8月3日,我院“追寻文物记忆,助力非遗传承”团中央专项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山西应县,调研了应县木塔和净土寺等古建筑,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与工作人员对古建筑保护的看法。
应县木塔建于1056年,巍峨壮观,久经岁月而屹立不倒,宛如巨人默默守护土地。木塔共九层,明暗交替,明层供奉佛像,暗层为支撑结构,其中明成祖朱棣亲笔御赐的牌匾彰显其巧夺天工。木塔内部第一层展示精美佛像,庄严而生动,木柱与泥土墙精妙结合,彰显古人智慧。塔外24根松木柱经过特殊处理,历经千年仍稳固支撑,其独特设计兼具刚柔,抵御风震。古塔不仅为鸟雀提供栖息之所,也成为文化遗产的灵气所在。历经五次大修、三十余次小修,千年古塔得以传承。净土寺主殿大雄宝殿的藻井“天宫楼阁”展现古代建筑精湛技艺。调查显示,通过宣传与创新,文物保护取得了璀璨成果,体现了我国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团队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民众与工作人员对文物保护的态度。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意识到,文物保护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守正创新,用新的手段让文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次实践不仅拓宽了团队成员的视野,还激发了我院学子对中华非遗传统文化的热爱,领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厚。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7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