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索过往峥嵘岁月,走近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东北大学 作者:种花家的修勾

我在北京市开展社会实践,实践主要内容是体会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中国铁路博物馆。8月16日,前往第二个实践地——沈阳,并对第一阶段实践总结心得感悟。

(一)历史古都,现代文明

在北京,红色景点如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无不将革命历史鲜活地呈现在游人眼前。这些地方不仅是纪念英雄的场所,更是缅怀先烈、警示后人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们能够感受到那段艰苦卓越的历史,感受到革命先辈为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然而,北京并不只是红色历史的凝结,它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在新时代的映衬下,北京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古老与现代化的元素。高楼大厦和现代交通系统展现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而古老的胡同和历史名胜则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厚重。坚持高质量发展,将北京这座城市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

在新时代,北京积极响应国家的发展号召,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引领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作为全球重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北京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正是对历史的最好传承和延续,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好的体现

(二)铁道崛起映强国光辉,未来发展铸历史篇章

在北京,我们的第一站便是中国铁道博物馆,我来到这里,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故事。铁路博物馆机车车辆陈列厅展出的文物展品,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发展变化的缩影,是中国铁路从落后到现代化的历史见证。

工人使用过的氧气瓶和青藏铁路修建的历史故事

踏入中国铁道博物馆,仿佛踏上一段时光之旅,每一件展品都将中国铁路在现代化征程中的故事娓娓道来。

博物馆的仿佛铺展在我面前的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我看到了早期的火车模型,感受到铁轨的铺设是如何一步步连接起国家。那些旧式机车,是当年工人们为铁路发展付出的辛勤汗水的象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我看到了早期的蒸汽机车,想象着那个时代勇敢的铁路工人们在艰苦环境下的辛勤努力。现代化的高速动车组象征着时代的飞驰,托起了一个又一个城市的繁荣。这些列车代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技术飞跃,也让我深感中国铁路的发展已站在世界的前沿的自豪。

其中,在青藏铁路展区,有个氧气瓶格外引人注目。深蓝色的瓶身遍布锈迹,瓶内早已没了氧气。这是筑路工人在修建青藏铁路时使用过的装备。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工程正式开工,铁路沿线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青藏铁路穿越了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线之一,海拔超过5,000米。修建过程中,工人们必须面对严酷的高原气候、极端低温和氧气稀薄等极端环境条件。为此,在铁道卫生部和工人群众们的共同努力下,铁路沿线平均不到10公里就有一座医院,沿线配置高压氧舱,工人生病得到有效治疗。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一一被战胜,天路奇迹在这片土地实现。2006年7月2日零时31分,拉萨火车站内,首趟进藏列车缓缓驶入站台,这标志着青藏铁路全线投入使用。氧气瓶与钢轨、道钉、枕木一道成为钢铁天路施工现场最为常见的物件,映照着“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展览中,一张张相片展示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的脉络,铁轨不仅是交通,更是一个个城市的向前跃进的象征。这些铁轨、历史文件、列车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脚步,连接了千家万户的梦想,串联起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三)工业历史展示昔日荣光,创新蓬勃开启未来篇章

乘坐高铁,来到沈阳,我们路过铁西工人村,这里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历史厚重的世界。这里不仅是工人们辛勤付出的见证,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古朴的砖瓦房屋和胡同,展示着工人们真实的生活,每一处建筑,都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都代表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人们想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初心。

来到中国工业博物馆,博物馆中的陈列品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业在现代化征程中的奋斗与成就。在展厅里,一台台旧式机器、模拟工作场景的展示,带领我深入到过去的工业场景中。我不禁想象着那些年代,无数勤劳的工人们为了民族工业的崛起,艰苦奋斗的场景。这些工业遗迹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铸就了国家工业的基石。

而现代工业的展示则更加引人入胜。机器的齿轮转动、流水线的高效运转,无不展现出中国工业在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看着现代工业的壮丽景象,我不禁感叹中国式现代化的脚步之快,让世界为之侧目。

馆内的一面展墙上,悬挂着一枚巨大的金属国徽,这是在沈阳浇筑的我国第一枚金属国徽,从尺寸到工艺,都与当年悬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别无二致,虽是仿制,但它承载的那段往事却在新中国工业史上闪耀光芒。1950年,国徽的设计方案确定后,需要制造出金属国徽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当时,沈阳第一机器厂(现沈阳第一机床厂)的铸造技术闻名全国,光荣地接到了铸造任务。

中国工业博物馆中展览的第一枚金属国徽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全厂上下激动万分却也压力巨大。铸造团队随后成立,铸造技术尖子焦百顺任组长,十几名技术尖子为成员。那时,沈阳第一机器厂刚恢复生产,铸造技术虽有名气,但设备简陋,从模具制作到浇铸成型主要凭经验手工操作,要铸造一枚直径较大且表面光洁、图案清晰的国徽,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第一道难题是模具。为确保国徽图案光滑、纹理清晰,工人们吃在车间里,睡在工厂,日夜摸索,精雕细琢,制作出了合格的模具。第二道难题是浇铸。没有炉子,工人们就利用砖炉;没有化铝罐,自己换成铁罐;没有脱氧剂,用最原始的方法来搅拌。工人们采用铜铝合金来制作国徽,但是由于铜和铝的熔点相差大,给铸造带来很大麻烦,只能一次一次地进行试验,直至研制出局部浇水加速铸件冷却的方法才解决这一难题。1951年4月,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工人们提前20天完成了金属国徽的铸造任务。一枚大型的精美的的金属国徽被庄严地悬挂在天安门城楼正上方。

2012年,中国工业博物馆迎来了开馆的历史时刻。当年,在铸造团队老工人的亲自指导下,博物馆精心按照天安门城楼上金属国徽的尺寸和制作工艺复制了一枚金属国徽,它挂在馆内供人参观,以此永远铭记国徽铸造者的坚韧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不断追求卓越,忠诚无私奉献。

参观完中国工业博物馆,我被中国式现代化中这些令人敬佩的中国故事深深打动。它们如同一颗颗明亮的明珠,串联成一幅光辉璀璨的画卷,也在不断地为中国的未来繁荣继续点亮前行的路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0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红色基因赋能精神文明代代相传赓续百年薪火

1月11日,安徽财经大学踔厉奋发实践队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乌兰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辈的奋斗历史、追忆峥嵘岁月,学习党的精神伟力,弘扬红色精神。走进乌兰夫…… 踔厉奋发实践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 踔厉奋发实践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助销亳州花茶,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亳州作为药都之乡,中药材产业的良好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花茶作为中药材的重要产品,其发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为了解亳州花茶的制作流程以及…… 亳韵花茶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亳韵花茶队线下实地走访调研圆满结束

品味花茶文化,感受中药魅力。2023年1月16日,亳韵花茶队队员齐聚安徽省亳州市,线下走访参观了“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亳州康美药业交易厅”和“安徽培力药业有限公司”。当天上午…… 亳韵花茶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展亳韵花茶之香,促中药发展之新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期望。为此亳韵花茶队来到素有“中华药都”美称的亳州市,针对花草茶展开实地调…… 亳韵花茶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亳州“配角”逆袭,中华药都添芬芳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亳州,是汉代著名医…… 亳韵花茶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财经大学红心向阳实践团社会实践活动

安徽财经大学“红心向阳”暑假社会实践团队于2022年6月19日至20日来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感受在红色赋能和政策倾向下乡村振兴发展…… 李晴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财经大学学子社会实践活动 ——探究医疗垃圾分类处理,践行绿色中国环

安徽财经大学“环保医疗小分队”寒假社会实践团队于1月10号和11号来到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围绕医疗垃圾分类与处理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到医疗垃圾分类与处理不仅是控制疾病传染的重要…… 黄家欣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三下乡】之“黄州之路”调研实践活动
【探古城赤壁】东坡赤壁,又名黄州赤壁,文赤壁,俗称赤壁公园,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闻名…
红色宣讲走进社区,井冈山精神共传颂
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前进力量为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提高社区居民对红色革命精神的认识,推进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
防治结核 志愿有我|华中师范大学生命之光志愿宣讲团深入社区开展结核病健康知识宣教
结核病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的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的宣传号召…
以华夏之舞,绘青春底色
2023年8月23日至9月3日,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团于大学生活动中心及其附近地区开展了为期12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传承中华优秀舞蹈文化为核心,以“以华夏之舞,绘青春底色”为主题,以挖掘舞蹈的丰…
观《青年马克思》有感
对于马克思,我们不可谓不熟悉,他是世界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可实际上,在忙忙碌碌奔波于考试中的那些年中,在作文素材之外,我对他的了解只是蜻蜓点水。前段时间,一个偶然的…
探寻红色印迹,赓续党史教育
学史可以明理,学史可以增信,学史可以崇德,学史当需力行。红色文化是自建党建国以来便融入中国人民血脉的因子,党史教育是从党内党外延伸进中国人民精神的种子。为再现红色故事与精神,宣讲党史文化,2023…
“探索奥秘新世界,科技强国向未来”青少年科普活动顺利举行
新闻中心消息通讯员袁赫阳8月25日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党员先锋实践队联合虹蔚社区、明霞助残工作室在虹蔚社区二楼会议室开展“探索奥秘新世界,科技强国向未来”青少年科普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丰富青少年课外…
永葆“劳模魂”本色,书写“现代化”答卷
我于8月18日开展线下实践,线下实践的地点是沈阳市劳动模范纪念馆。实践过程:8月18日,我开始开展赴沈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地址为辽宁省沈阳市,接受单位为沈阳市劳动模范纪念馆,接受单位负责人为沈阳市劳…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助力“百千万”工程:实践奋进新征程,青春聚力正当时
大学生网报汕尾8月28日电(通讯员方骏祥苏泽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7月5日至7月18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乡遇骄…
2023“三下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重庆市主城区探寻城市发展中建筑与文化的碰撞暑期社会实践
在城市中,建筑是城市中重要的地域性风景线之一。建筑也是构成城市,展示城市风采的重要部分。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城市不仅是容纳当地文化活动的载体,也是传递和展示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