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厦门大学“化被万方”实践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开展实践。在张树村驻村第一书记戴立欣和实践队指导老师龚巧彬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前往文化世家靳纪宏家中进行采访,对其父亲靳守恭老先生的生平事迹进行了深入访谈。
技艺精湛,立意深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乡村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土地上生活着的人。靳守恭先生作为农民画的代表人物,深耕于宁夏固原土地,他的画作朴实真挚,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浓郁的乡土气息、新颖的题材、纯朴的造型带给观者以强烈的震撼。
初到家中,靳纪宏先生拿出了其父亲靳守恭先生的工笔画作——关羽张飞读书图。这幅画细节极为细腻,神态栩栩如生,画面布局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留白充分,给观者足够的想象空间。而后靳纪宏先生又拿出了其父亲的画集,详细地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其父亲各个时期的画作,包括农民画、国画、漫画、窗花等,并一一介绍了各种画作的特点。在采访结束后,先生还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家中墙上挂着的字画,并介绍了其中一部分字画背后的含义和故事。
从靳纪宏先生的藏品之中,我们看到了靳守恭先生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画作。在《回汉一家亲》中,他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描绘出生动的回汉两族老人友好相处的情景,表达出民族大团结的美好内涵。靳守恭先生早年间还擅长漫画,其漫画作品颇具现实意义,体现出他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此外,靳守恭先生在剪纸、窗花、白描等领域也都很有造诣。
靳纪宏先生还为我们讲述了他记忆中的父亲。年幼时,祖父早逝,为补贴家用,靳守恭先生开始学习剪纸,逐渐热爱上了艺术创作,有时候还会用树枝在地上作画。随着技艺逐渐纯熟,他对绘画也更加热爱。文革时期,靳守恭先生因为绘画作品被抄了家,其本人也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和打压。但靳守恭先生依然坚持初心,坚定地进行艺术创作,将艺术家身上的坚韧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带动更多人进行农民画创作,靳守恭先生经常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去很远的地方,亲身融入农民群体,有时候深更半夜才能回家。他将自己毕生的技艺全都无私地教授出去,全心全意为带动更多人喜爱农民画,为画好农民画而奉献一生。
诗文传家,躬亲教子
“从不管人,也从不溺爱。”靳纪宏先生回忆起他的父亲,“他主张放开手让孩子去闯荡。”靳守恭先生在教育上主张让孩子们自己摸索道路、放心闯荡,始终以宽容的态度教育子女,“小时候他让我去给奶奶买一块布料做袖套,我买错了布料,父亲一点都没有责怪,直接用错误的布料做了袖套。”靳守恭先生将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奉献给了绘画,但并没有在这方面对子女进行刻意的培养。子女们一般都是在父亲的耳濡目染的影响下看会的,并且在不断的摸索和练习下逐步掌握了绘画技能。
作为农民画的代表画师,靳守恭先生提倡“诗文教子,耕读传家”。靳纪宏先生认为,对孩子的教育重点在于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比刻意灌输该怎么做更重要。他回忆道,父亲早年间去参加一些会议讲座时,从不过分在意自己的吃住,常常着一身并不显眼的长衫,手拎一个简单的尼龙袋,毫不张扬。有时他也会因为朴素被其他人看低,但他总会凭借自己的画技惊艳众人。靳守恭先生认为,精神的富足比肉体的享受更加有意义,朴素的外表下往往藏着一颗真挚而热忱的内心。这种勤俭和淡泊的美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靳纪宏老师及其子女:不过分夸耀,不在意名利,不沉溺浮华。他们做到了艺术世家的大隐隐于市,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将细致与思考灌注到生活中去、体现到画纸上来。
“我家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都是艺术研究生,大女儿在博物馆当馆长。二女儿也在从事绘画工作。我的儿子是建筑行业的,也和艺术关联性很大。”在谈及儿女时,靳纪宏先生骄傲地跟我们介绍到。从祖父到从父亲到子女,一家人的生活都与艺术息息相关。靳纪宏先生表示,他不强求子女们未来的道路选择,艺术道路的选择属于个人爱好,他们如果喜欢,就可以传承下去。
淡泊勤俭继丹青,三代书画永流芳。我们斗胆称靳守恭先生为“乡野派”画家,他与陶渊明一样,居于乡野,也会“悠然见南山”。他淳朴的内心、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农村的热爱全部全部都融入进细致入微的笔画,他的艺术作品记录了乡村风貌的演化,他的崇高精神承载了乡村文化的振兴。在祖国的天南地北,还有许多同靳守恭先生一样的乡村艺术家,还有许多同张树村靳氏一样的乡村文化世家,他们的创作实践正在一点一点地将乡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为现实,为乡村文化的振兴注入了不竭的生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2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