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我们来到了在1960-1971年间郑州市最高的建筑――郑州市政办公楼旧址,今郑州市人民政府,来探寻上世纪60年代的郑州的发展。
落成于1960年的郑州市政办公楼旧址,仿照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外形建造而成,搭配当时郑州市民连听都没听过的电梯,成为了当时郑州最高也是最前卫的建筑。
郑州市建筑设计院原总建筑师、郑州市建委原副总工程师周培南,是这座办公楼的主要设计人之一,我们通过电话拜访的方式和老人的家人取得联系。
“1959年是建国十年大庆,全国各地都在大搞城市建设。国庆节过后,郑州市委、市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在郑州西郊建一座新的市委办公大楼。接到市领导指示后,市建筑设计院领导指示我和毛裕生、刘经三名技术人员,一周内拿出设计方案。”提起当初设计市委办公大楼的情形,周培南仍记忆犹新。据老人讲,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郑州市西郊的工业发展十分迅猛。为了便于管理,郑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搬到西郊办公。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各地的办公楼外观和布局都很相像,入门处不设大厅,进门就是楼梯,长长的走廊,两边是一个挨一个的办公室。在设计市委大楼时,周培南他们想到了人民大会堂进门的挑高大厅,决定把进门处留白约300平方米,一楼二楼贯通,形成一个空旷的大厅。
周培南先生说,市委大楼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装上电梯后,成为当时的稀罕物。市直退休老干部张明凡说,1969年,他到市委大楼里开会。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他和十几名参会人员走进一个“大箱子”里,“箱”门关上后,工作人员按了一个按钮,“箱子”开始呼呼往上升。把一箱子人都吓了一跳。到了五楼,“箱子”自动停下来,工作人员把门打开时,他们才知道,这个“箱子”,就是电梯。
“上世纪六十年代,听说过电梯的人都很少,更别说坐电梯了。”据周培南讲,当初是他和毛工程师一起到上海订购的电梯,这部机械电梯载重为1吨,直接安装在楼体中,可同时容纳十余人乘坐。
据市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该楼1960年主体建成,1965年正式建成使用,到现在没有做过大的修整,中间只做了几次外墙粉刷和内部装修,一直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刚建的时候,外墙抹的灰沙,如今换成了乳胶漆。以前的水泥地面,现在铺设了地板砖。
据郑州市规划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座用于市委、市政府办公的大楼,朴实庄严,比例协调。在经历了51年的风风雨雨后,已凝聚了郑州发展的历史,其建筑形式、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都具有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这座楼在设计之初,曾被列为“河南三大工程”之一,建成后一直是郑州市的行政中心。
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沿着‘最高’印记·探寻发展足迹”发展成就观察团供稿。
供稿人:张丁嘉 联系电话:13783569280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3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