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战略,助力乡村健康,2023年7月12日至7月15日,西南医科大学“情系彝乡马边,助力乡村健康”暑期实践队前往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急救科普活动。
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习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无论在能力上还是在心灵上都有了一次质的飞跃,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对于我们团队而言,学习急救知识、熟练掌握急救技能难,但更难的是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有趣的方式科普急救知识,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彝乡人民生活中常用的急救技能。虽然在正式出发之前,我们团队进行了无数次的科普模拟演练,但因缺乏经验,正式科普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相互鼓励、积极应对、从不抱怨。是什么样的缘分,让我们能相聚一起参加此次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相交相知!
三天的社会实践于人的一生,就像一滴水无声地流入大海里,看似无痕,实则影响巨大。
这三天里,我们团队教授了心肺复苏、溺水急救、外伤出血急救等一系列常用急救方法。无论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们,还是忙碌的青年职工们,甚至是年幼的小朋友们都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急救实操演练,没有一丝一毫的敷衍。在调研时,我们也了解到了村里大部分人对于急救的看法,他们都说意外往往猝不及防,学习急救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或许将来能在某天对有需要的人施以援手,为生命再创造一次机会,而这也是我学习急救的初衷。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将大学这两年所学的急救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将科普与实践融会贯通,让更多的人“能救”“敢救”。
当代大学生应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扎根基层,有所作为。而这就需要大学生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善于锻炼自我的认知与奉献精神。鲁迅先生曾说:“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急救知识普及率仅为2%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40%以上。这说明我国在急救科普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尤其是在应急救护方面。而我们作为新时代医学生,在此种情况下,更应积极主动学习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急救知识,并将自己所学知识以点向面,广泛传播给大众,进而提高我国公民的应急救护能力。
(通讯员 熊珊)
图为团队成员指导建设镇青年职工进行心肺复苏实操演练。通讯员 毛文丽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3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