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安庆8月1日电(通讯员林楠)“红色大石,鱼米之乡。”这是太湖县大石乡办公室主任王升阳口中的大石。为了深刻了解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背后的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追踪碑文流年,探忆革命岁月”中文传播调研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安庆市太湖县大石乡进行调研,探寻红色记忆。
碑文无声,胜似有声。队员们首先来到了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前进行瞻仰,缅怀先烈。大石岭农民暴动,是1930年4月中共太湖县委组织和发动的太宿望三县人民举行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暴动,有力地打击了反动武装势力的嚣张气焰,镇压了土豪劣绅,大大提高了太宿望三边区人民的革命士气,对实现土地革命,开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1996年6月,太湖县委党史办在暴动旧址建造了一座纪念碑,纪念碑由碑身,碑座,台阶组成。纪念碑的碑身由三十块白色变截面柱组成,上面有一个红色的圆圈贯穿其中,远远看去,好似三把矗立的大刀,这里是寓意着太湖、宿松、望江三县的人民高举大刀,英勇地与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触摸碑刻,和历史对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大石乡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王升阳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为大家介绍了大石乡红色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成果。紧接着大家跟随王主任的步伐,再次来到纪念碑前,听讲解员详细述说碑刻背后的那段历史故事。“在讲解员姐姐的介绍下,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历史震撼人心的力量,先烈们的呐喊声仿佛响在耳畔。”队员曹文一真切地说道。
为了让队员们对于大石乡红色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王升阳主任带领大家来到大石岭村采访了董书记,他为我们详细补充了大石岭农民暴动的背景和细节。董书记认为革命纪念碑以及碑刻是展示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元素,需要保存和传播。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是安庆市关心下一代爱国教育基地、安庆市党史教育基地,乡政府也十分注重对碑刻的建设和保护。董书记建议大学生多利用假期,利用假期再多到下面来深挖这种红色资源,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上的历史。
“船上铃铛响,家里米缸涨。”在大石乡,渔民的小船也曾扬起革命的风帆。大石乡田祥嘴村的红色文化氛围及其浓厚,团队也有幸采访到了田祥嘴村的吴书记。1949年春,为揭穿国民党“和平”的阴谋,打破其“划江而治”、卷土重来的梦想,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第二野四兵团先遣军一部开进了徐桥地区,在泊湖进行水上训练18天,准备渡江作战。此时,太湖县委发动民众,为部队准备了79条船只和200多名船工,帮助部队开展水上训练,还组织了一批水性好、驾船技术高的船工,帮助战士学习摇橹、划桨、游泳和补漏技术。其中,十三军一一七团就驻扎在今田祥嘴,得到田祥嘴人极大的支持。“我们只知道他们叫解放军,很有纪律,要用老百姓的东西他们都打借条,还帮助当地老百姓干挑水这些活。”军民情深,谈及解放军,吴书记的眼中满是崇敬。
大石乡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将红色文化贯穿到了方方面面。据悉,近年来大石乡充分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争取做到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两手抓,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王主任带领队员们参观了瓜蒌加工厂,大石乡依托红色文化优势和地理格局等因素,建设集体经济,瓜蒌产业已经做到村年均收入超过百万。最后,王主任不辞辛劳又带大家参观了由“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地卓铺村,并重点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太望赤卫队地下兵工厂旧址,感受那段风云历史。在卓铺村的阿青牧场建设中,将乡村旅游作为发展重点,通过露营、骑马、野炊、露天烧烤等多种特色方式吸引游客,助力乡村建设。阿青牧场的蔡老板表示:“青年人重视传承革命文化是一个好现象,欢迎更多的青年学子来到大石乡,体会红色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联动之美。”最后,队员们同西湖村政府合作,进行了移风易俗以及推广普通话宣讲,希望为当地文化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