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1日,河海大学商学院标新立”遗”文化实践团队前往南通探索”织染绣”非遗文化,寻访各地博物馆,对话非遗传承人,助力非遗传播推广。
2023年7月11日上午9时,标新立”遗”文化实践团来到南通沈绣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首先,实践团成员对沈绣博物馆进行了参观了解,接着,实践团成员对话沈绣博物馆馆长卜元,了解沈绣发展历史。经过介绍,实践团成员对沈绣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作为苏绣中的一个流派,沈绣以其精致而闻名,在绣品中运用旋针来表现人物的肌理,运用丰富多彩的丝线调和色调,体现自然光泽,使沈绣的作品色彩调柔和自然,栩栩如生。我们也了解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沈绣结合了时代的特色在绣品内容上有了突破,也一度在国际交往中承担文化使者。同时,实践团有针对性地询问并调研了非遗民营博物馆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困境,并进行刺绣体验。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话沈绣传承人。 通讯员 徐可莹 摄
结束沈绣博物馆的探访后,实践团来到南通群英馆,进一步了解沈绣创始人沈寿生平,探索非遗文化沈绣的创始理念,保证非遗文化传承大方向的正确性,以此为实践活动的”指南针”。
下午2时,实践团来到江苏省唯一非遗田野教学基地——蓝印花布博物馆,对已有较为成熟传承保护体系的非遗蓝印花布进行深入调研。
实践团首先对蓝印花布博物馆内部陈设进行简要参观。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品,蓝印花布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蓝白两色的搭配简约而素朴,那抹沉静深邃的靛蓝与青花瓷的雨后天青呼应缠绕起的中国的古典之美,也营造出一个淳朴自然的蓝白艺术世界。充满了生活气息的院落熟悉地根本不像一个博物馆,更像是寻常人家的温馨之家。实践团成员看到馆内陈列的展品,从呱呱坠地的孩童身上的襁褓布、到上学时盖的状元及第被面、再到结婚时用的麒麟送子包袱皮……蓝印花布凝结了江苏南通人的一生,那简单的蓝白花纹附着朴素的温情,自然灵动的纹样寄寓着百姓对美好的期许,连缀着万千市民的平凡生活。
图为蓝印花布博物馆展品。通讯员 徐可莹 摄
接着实践团对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在蓝印花布博物馆开展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进行一线体验,亲身感受非遗文化所承载的政治使命与在展现大国底蕴、促进国际交往方面的重要作用。
下午4时,实践团与非遗文化传承人、南通大学蓝印花布研究所研究员倪沈键先生展开深入对话交流,聚焦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非遗文化传播创新困境、破局非遗文化衍生品市场销路壁垒等问题展开探讨。经过深入交流,实践团进一步了解了蓝印花布守正创新的新路径,与网络游戏梦幻西游合作,创作蓝印花布形式的敦煌壁画,用网络载体传播传统非遗文化;与大学紧密合作,通过开设公选课以及与设计研究院合作的方式,将古老的技艺在当代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和创作者提供新的灵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图为实践团于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前合照。通讯员 徐可莹 摄
“韫玉而引辉,同心共绘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跨越历史的长河与我们相遇,我们青年应当结合我们的所学,运用时代的新技术,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5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