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暨世界运河大会将在杨州拉开 火幕。11天时间里,围绕盛会,一系
列活动将在宋火城和占运河密集展开
城市即生活,文化埠精神。在新中国成立 70周年以及大运河申造成功5周年之际,“运河长
了”杨州以运河的名义邀约世界。盛会期间,包括600 名世界运河城市市长和同际运河专家
在内的器宾将在扬州看到什么?领略到什么?
答案很显然。 他们不仅能直现看到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最新成果,还能切身领略到
千年名城的文化魅力与文化自信。
回望70年
古城扬州不断发散文化魅力与自信
扬州是国内唯一一座与运河同生共长的波市。对此,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曾在扬深情地
说:“运河之于城市,不是牛母便是孔娘。“
2014年6月, 由杨州牵头的大运河联合申遗成功, 大运河正式列人世界遗产名录。多占及文
保专家区风说, 大运河申造成功足扬州对大运河这个伟大工程的回报 ,
2004年7月,国家文物局在苏州举行的第28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道露拟将大运河申
报世界文化遗产。得知这一信息后,扬州立即行动, 梳理家底,对境内运河遗产进行科学保护
顾风回忆,从预各申追起,扬州无后迁移近百家企业远离运河, 建设十余个防污治污项目,
设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打造古运河风光带,修缛保护运河周边历
史文化遗存,一系列整治措施, 使大运河所蕴藏的创新气质和历史风貌凸显。
去年10月,中国 扬州首届运河主题国际微电影屡举行表彰晚会。 这后微电影展,是保护好
、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进程中 “中国行动、江苏实践、扬州案例”的 -次创新
性探索,1837部来自全球各地的参展作品, 共同讲述运河故事、发现运河之关, 成功打造了
国际性电影文化活动品牌。
对于许多古城来讲, 城市发展与历史遗存保护似乎是一对矛盾。 但杨州的执政者清醒地认识
到历史文化是扬州的模与魏,1992年,扬州市委, 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跳出老城建新城,
为古坡区保护和扬州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经过多年实践,扬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护其貌。关其献 扬其韵,铸其魂“的名城保护总体
思路,确定了老城区保护总体框架。5.09 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逐渐恢复凤貌, 成为中国东南
沿海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最有 “中国味,文化味、市井味”的历史城区。
占城只足扬州文化积淀的一个方面。2500 多年的厚重历史,让扬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
存,分散城市各处的文物资源仅在点上局部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底缩、远远未达到全面呈现的
效果。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 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 对如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上分重要的意义。 2020年,是决钱决胜脱
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千年追寻。国梦就在今朝; 接力奔跑,仍需加劲神间,市委也始终与国家
、与民族“战”在一起。
一,深人调研,检验扶贫
多年来市委不断强化参政议政意识,拓宽参政议政渠道,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为了更好地进行产业帮扶,带队赴盐城调研郊野公园建设,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帮扶,带队前往贵州大方调研贫困山区学生教育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民生帮扶,带领农工界别市政协委员调研我市农村留守、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市委始终把教育扶贫纳入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脱贫攻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我们要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坚决打赢这一场战役,这一次,我们都“战”在一起!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魂与根,民族复兴也是无法逃脱。
林清玄曾说过;“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新时代领路人强调,要推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博物馆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保护者,更是文化传承的推广者。通过大量的教育推广活动,博物馆可以有效地传递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从而使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得到有效地传承。他有着丰富的文物藏品,展示通常也由物件构成,但是博物馆的展示并非是物件、展品的简单堆积和摆设,而是通过精心选择、合理排列来表述传統,从而更加生动且直观地增加传统在现代的可理解性。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豚。近3200公里的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我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流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大运河让我们时刻感受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沧桑、人民的伟大,真正是一部不断流、有感知、珍贵的中华文明历史,让大运河这流动的中华文化遗产永不断流,也是每一代中华儿女应有的责任担当。
我们要利用好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作用,更好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但社会物质文明的日益丰富,并不代表社会的精神文明也在日益进步。凡树有根,方能生发;凡水有源,方能奔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生活和学生中,我们要利用好博物馆等媒介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的文化强国之势才能蔚为大观!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金融
陈琦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6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