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忆艰苦的抗战岁月,体会蕴含着历史沉淀下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红色文化内涵,深刻理解中共党员与人民群众在时间长河中共同创造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深入了解新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兵工厂从初期建立到改革开放再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相关历史经典及发展状态。2023年7月7日巢湖学院新四军第七师红色记忆的田野探碛与资料收集实践团第一小队前往铜陵市义安区泉栏村新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兵工厂遗址进行实地调研。
在小队正式出发前,成员们通过查找网上资料了解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第七师面临日、伪、顽势力的三面夹攻,战况空前频繁,军火供不应求,抗战环境艰苦恶劣,损失惨重,在此等情况下,为支援前线作战,同年10月新四军第七师决定成立军工部,设立兵工厂。在抗战历史上新四军第七师皖南支队兵工厂对皖南一代抗战起着革命基石作用。而其取得的成就如若没有明确高效的管理,先进技术的引进,革命战士的艰苦奋斗是无法做到的。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季节在变换,时间在更替,始终坚守不变的是革命先烈们坚贞不渝、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英勇品格。红色经典在历史的长河的洗刷中熠熠生辉,其文化滋养的是时代精神。
在参观完泉栏村抗日民主政府后,为使路线更具规划、更贴近实际,尽可能收集兵工厂有关资料,小队首先来到泉栏村村部。“新四军皖南支队兵工厂因地制宜,利用山石制成土地雷,收集战场上的就弹壳二次加工成了新的子弹”,工作人员向小队成员叙说道。“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这里,小队成员们进一步了解到兵工厂的运行管理流程和革命先烈在艰苦恶劣环境下的工作智慧。军工英模——吴运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制造专家。他于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地下组织工作在这之后,被派到皖南云岭的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在农舍的茅草棚子里开始了军工生涯。他是新四军第七师兵工事业的创建者。皖南到苏北,再到淮南,然后转战淮阴、沂蒙山,后又渡海到东北的大连,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吴运铎带着7个学徒,每年为前线生产子弹60万发,为了研发枪弹,他三次负重伤,4根手指被炸断,左眼被炸瞎,一条腿被炸断,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和工作人员的讲述,不难想象当时年代兵工厂的的繁荣、时代的氛围和历史背景。在了解相关历史信息后,怀抱着一探皖南支队兵工厂的真容的想法,小队启程前往兵工厂遗址。当风吹过漫漫古道,带动道路两侧劲竹发出阵阵声响。在采访当地居民过程中,小队成员听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历史事件。比如,在兵工厂的建设过程中,有许多工人和士兵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付出不仅让这个兵工厂得以顺利建成,也让成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个时代的艰难困苦。
在当地居民的代领下,小队来到了兵工厂旧址。昔日规模宏大如今只留下一块纪念碑,上面写到:“为打破抗战时期日伪封锁,在泉栏村金竹涝竹林内生产手榴弹、炸药和子弹,修理枪械,制造模具等。在极为艰苦的岁月里,他们制造出大批的武器和弹药,保障了前线的供给”。星海横流,岁月成碑。碑铭上的文字虽短,但其上囊括的却是岁月风雨中在历史长河中给后辈留下的宝贵财富。79年来,兵工厂默默伫立在金竹涝林中,伫立在洒满热血的土地上,成为新四军的精神坐标。
参观兵工厂旧址是一次有意义的历史之旅,它让成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四军第七师近代历史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历程,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新四军第七师的历史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时代的一员应该珍惜这些历史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37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