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温暖下乡对面畅谈畅想乡村振兴美好前景“

来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作者:梁平

2023年7.月10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下乡2队,为了了解本地乃至全国农民朋友目前面临的困境和需要解决的难题,在重庆市合川区皂角村进行了实地调研报告,对当地村民朋友们进行了走访调查,详细询问了当地村民的务工地点选择,每年大概收入,农业在当地人中的地位,目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是否想过如何提升农业相关收入的方法等内容。经过了一天的实地走访,亲眼见识过农民朋友的生活现状,困难,困境,难题,我有了不少的想法和思考。

再走访皂角村的第一天,我就察觉到,这是一个由老人和小孩组成的村子,更确切的说,这是一个由留守老人和留守小孩们组成的村子,村里的年轻人都进城务工去了。

按理说,这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现状,我不应该大惊小怪。但在此时,在这里,我却想通了困扰我数年的问题——为什么乡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更容易走上人生歧路。

因为城市的孩子常常有父母的一线陪伴,可以常跟父母交换思想,在孩子人生道路走偏时,可以及时将他拉回正道;而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隔辈因隔辈亲和长辈文化不足无法胜任管理孩子的工作,而与父母关系渐渐疏远,父母也渐渐管不了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人生人生道路越走越偏,最终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成为了所谓的问题儿童。而留守老人则陷入了无人陪伴,生活困难的问题。

(图为农村老人的家)

以上的第一个问题,本质上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应该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既然是乡村城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那就针对乡村搞——乡村振兴。可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可不简单,你到底要搞什么产业,资金,技术,人才又从哪来,你又如何保证在当地生产会比在其他地方生产更具竞争力。路虽难走,但终归要走;想要长存于世,就要攻克实坚。

由此,也引来了我的第二个问题,农村低收入家庭在阶层跃迁中表现。众所周知,社会阶层是一个相互流动的过程,既有中产收入阶层掉落到低产阶层,也有低产阶层跃迁为中产阶层。由于教育,人脉,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常常导致农村子弟刚试图跃出农门,就被现实拍到了地上,重新回到一贫如洗的状态。这个问题,本质是内卷的问题,全国的蛋糕不够大,你多吃一口,别人就少吃一口;想要解决这种左右为难的问题,最关键的步骤是做大蛋糕,只有把蛋糕做大,再尽量保证公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加之日后高科技产业日益精密化,复杂化,在不远的未来,因该会收纳更多的就业,这亦是乡村的契机,搭上时代的快车,找准自身在时代中的定位,明确要靠拢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行业,是解决这个时代问题的方法论。

接下来,第3个问题,我想谈谈当地农民朋友对农业的依存度和新农业(无人农场)的发展以及将会带来的改变的问题。1,乡村不应该只依靠农业,在一棵树上吊死是最蠢的死法;2,产业只是一种手段,用来确保就业与再生产;3,农业也可以变成一种坐办公室的职业(依靠无人农场技术),应尽早抛弃对农业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乡村和城镇从二元对立,将会变成相互需要,乃至明确对方对自己的作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41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新推广活动成功进行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2024年2月2日至2月18日,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 何栩漾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循迹”赴江西新余关于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随着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新路径与新动力。2024年……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深刻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的内在逻辑,盘活红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支撑……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指示精神,以青年担当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以青年实践凝聚磅礴发展力量,2024年2月,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依托各地红…… 于翘楚、钟炜焘、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顺利进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探究红色文化保护传播路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月1日晚,山东大学文学……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谨防短视频危害,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2022年3月28日至4月25日,短视频群体影响调查小组通过多次腾讯会议,研究确定调查活动主题和小组成员分工,并利用知网等线上平台以及学校图书馆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星等方式发放调……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寻迹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想

这个暑假,我和来自学校各个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寻迹文化”的大家庭中,为寻迹文化少儿人文导读课程的线上推广而一起努力。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经过慎重讨论后,最终决定选择线…… 张潇月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寻迹社会实践心得

随着暑假的到来,我们的实践团队也逐渐展开了我们的工作。近年来,“大语文”教育成为了热点话题,“大语文”致力于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实地调研深学习,乡村振兴出力量
(通讯员周春林)2023年7月9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从‘心’出发·助力乡村振兴”巫山县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团队、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乡”遇砺初心共筑担使命乡村振兴理论宣讲团为深…
生活垃圾去哪里?垃圾填埋场护一方绿水青山 ——安徽财经大学青春向阳实践队伍参观太湖县垃
2023年8月20日,安徽财经大学青春向阳实践队伍参观太湖县垃圾填埋场经工作人员介绍青春向阳实践队成员了解到垃圾填埋场一般性的相关施工工艺流程。场地选择和规划:选择合适的场地,并进行详细的规划,考虑到…
青年学子三下乡:起·青年志——聚焦乡村组织振兴
(通讯员游玉凤周春林谭怡)对基层治理进行调研,探索合作发展新路径,宣讲团前往安静村村委会,安静村驻村第一书记曾利奎向团队成员介绍了安静村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寻访曾当过36年村支书的赵长华同志,了…
乡村振兴,扎根基层
(通讯员周春林)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人到乡村一线建功立业,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求“通过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队等形式筑牢基层党组织”,寄语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
舞动青春,跃向未来
八月末,秋风送爽,蝉鸣依旧,华农舞蹈团回到久违的校园,而他们也将在这里完成为期十二天的暑期舞蹈训练。舞蹈作为一种以身体为语言,通过舞蹈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加强人们的身体素质…
探访全椒县十字镇,促进法律知识普及
为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7月15日,滁州学院学子“赴全椒县十字镇普法”实践小分队抵达滁州市十字镇,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实践调研。十字镇位于全椒县东北部,镇域…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子三下乡”实践中感悟真情,助力乡村振兴“
为期一周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落下帷幕。对于这个短暂而又充实的活动,我始终认为这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认识,还为我了解各种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是一个重要步骤。三下乡是一段路,时而坎坷,…
西农学子走进周至:探访绿色希望 聆听乡村振兴之声
西农学子走进周至:探访绿色希望聆听乡村振兴之声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作者:张祥如/文张林玥/图联系方式:15163962175大学生网报周至8月31日电(通讯员张祥如)近几年,苗木种植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经济…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与发展为友”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我们作为年轻一辈,必须要深入实践,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增长才干,成为可堪重任的栋梁之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这个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活动,我始终认为这是我人生的一段…
挖掘文化资源,体验特色产业
夏日悠长,在清闲与消暑中,留下岁月的印记,静听窗外蝉鸣,坐看近处的树影阑珊,这个夏天,我只记得十几人围坐在餐桌旁,讨论着明日的规划,留下今日的感悟。2023年7月8日下午,“从‘心’出发·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