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丹巴8月22日电(通讯员 胡若彤)为了解丹巴地区旅游业及民宿发展状况,推动当地民宿规范化建设及旅游业发展,2023年8月10日至16日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云焕章古”实践队前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开展以“文复嘉绒,宿兴丹巴”为主题的调研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为了更好了解当地历史,实践队也对丹巴地区红五军政治部遗址进行了参观。
了解遗址状况,确定参观目标
8月14日晚,实践队对丹巴地区红五军政治部遗址的现状及历史进行了讨论。红五军政治部遗址位于丹巴县聂呷乡甲居二村。1953年10月,南下红军攻占丹巴后,主力红军为实施《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沿大金河东进,留下红五军军团(军团长 董振堂)驻防丹巴,建立丹巴革命根据地,作为南下红军的中转基地。1936年3月,为进一步巩固丹巴革命根据地,总部又派红三十一师(师长徐深吉)驻防丹巴。红五军团驻防丹巴期间,将政治部设在离县城约7公里的聂呷乡甲居二村村口,与藏民独立师师部遥相呼应。为了对丹巴地区红色文化及历史进行了解,实践队决定于8月15日对红五军政治部遗址进行参观,了解红军的故事,走进长征的历史。
参观红色遗址,走进长征历程
8月15日上午,实践队乘车前往丹巴红五军政治部遗址,这是一座矗立在大金河边的藏式碉堡。它以一座石砌四层和一座石砌十五层的碉楼为主,是传统的嘉绒藏居建筑,木门两侧的石碑上用藏文和汉文镌刻着“丹巴县红五军政治部旧址”。成员们在遗址门前进行了拍照留念,并且听讲解员讲述了当年红军在此驻扎的故事,实践队也认真记录下了讲解员口中当年的历史。“这座碉楼当年是巴旺土司让出来给红军使用的,当时山下并没有路,这里是连接大金与小金的交通要塞,同时因为碉楼易守难攻,这里成为红军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当年仅有18岁的巴旺土司非常支持红军工作,带领丹巴县内100多人参加红军,为红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图为丹巴县红五军政治部遗址外部图片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杨晓涵 供图
图为遗址内部石榴树照片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杨晓涵 供图
图为遗址内部“红军井”的照片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杨晓涵 供图
走进遗址内部,了解奋斗历史
8月15日下午,实践队对丹巴红五军政治部遗址内部进行了参观。如今旧址内部按照当年红五军方面居住时进行陈设,直观的展示了当年红军在这里的生活情况。遗址内部的各种陈设将往日红军在此驻扎的情形一一反映出来,生动还原了当年红军生活的艰苦条件。例如,红军使用的桌椅板凳、行军床铺和开会大厅等实物将红军的艰苦条件生动再现,让参观者能够亲身感受到他们的生活环境的拮据。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红军将士们只能挤在一起睡觉,勉强满足休息的需求。虽然丹巴位于高地,有利于防守,但携带足够的生活用水仍然是一个问题,他们只能将水储存在石质容器中。由于后勤补给困难和敌人的封锁,红军不得不自己从事农耕,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即使是政治部的条件也很简陋,只有两个简单的木制桌子和长凳用于会议和决策。另外,在碉堡的院内有一颗茁壮成长的石榴树,这是丹巴群众种植的象征团结和美满的树。它象征着丹巴人民对红军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通过参观丹巴红五军政治部遗址,人们能够深入了解红军当年的艰苦生活条件,并从中感受到红军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铭记那段历史,以及红军为了实现理想而作出的巨大牺牲。
通过一天的参观,实践队对丹巴的红五军政治部遗址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深刻领会了红军当年的艰苦奋斗精神。同时,探访丹巴的主要目的之一——了解丹巴的红色文化也圆满达成。实践队不仅对红军在此驻扎的历史有了深刻认识,还更加全面地感受到了丹巴县人民对红军的支持和热情。丹巴县拥有悠久的红色文化,这对于开发丹巴地区的红色旅游文化线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践队认为现有红色遗址的内部设施相对单一,为了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可以增设一些观影房等设施,以进一步展示红色文化的历史和内涵。这样可以给游客提供更多的参观选择,并加深他们对丹巴红色文化的理解与体验。通过实践队的建议,丹巴红色旅游文化线路可以进一步完善,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参观体验。这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也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实践队的行动也展示了人们对历史的关注和对红军精神的敬仰,为保护和传承红色遗址贡献了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47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