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梦之始 随梦前行
——浙江大学学生越剧社赴浙江嵊州施家岙暑期社会实践团施家岙之行
8月23日,浙江大学越剧社赴绍兴嵊州实践的第一天,一行人来到了中国女子越剧的发源地——施家岙,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个孕育了绕梁越音的根源开始。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淙淙的剡溪水,孕育了具有千年文化积淀的施家岙。与现代越剧有着天壤之别的是,越剧在刚刚诞生之初,舞台上竟没有一个女子,台上的生旦净丑都是由男人来扮演。1923年5月,第一支绍兴越剧女子科班在嵊县施家岙村成立,开始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的转变。
初到施家岙村,村口“中国女子越剧诞生地”九个大字便映入眼帘。对于我们的队员来说,平时的赏戏和唱段都填补不了我们对越剧历史了解的空缺。今天真正踏上了女子越剧起源的大地,一下车便感受到了浓浓的越乡之情。楼房的文化墙,文化展览,女子越剧博物馆、古戏台、风情馆……无不在诉说着一个个有关于越剧的故事。
沿着路牌的指示,我们首先参观了良臣公祠(古戏台),它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湖北荆门施氏后裔宗祠,也是女子越剧科班的发祥之地。祠内的古戏台巍然而立,台后的屏风彩绘《双凤》和台前的两只石狮相互映衬。在这个台上,中国第一个越剧女子科班在这里首次演出,因此,台边也挂了一面“中国女子越剧娘家戏班”的锦旗。小心翼翼沿着木质台阶而上,站在古戏台中央,脚下仿佛踩了一层厚厚的文化积淀,也留下了我们的身影。
接着我们来到了女子越剧博物馆。每一个璀璨的历史文化都有着自己跌宕起伏的历程,女子越剧也不例外。经由它的筹组、诞生、享誉杭绍甬,再到几经波折最后再创辉煌的起伏之路。博物馆内陈列了许多戏班以前用过的道具、衣物,并展示了以前的卧室。我们可以想象,以前的演员们席地而睡,用过的棉被和穿的鞋子都是缝缝补补的。然而生活的艰苦并没有影响到老一代艺术家对越剧的坚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这句简单朴实的劝导,让施家岙走出了一位位红极一时的越剧名伶。站在施彩荷、俞菊英、李艳芳等老一辈艺人的相片前,我们一行热爱越剧的年轻人更要学习越剧知识,将我们的戏曲文化发扬光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民俗风情馆中,一件件过去的旧物件,反映了江南人独有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这宁静而朴实的生活环境和这委婉悠扬的越音的诞生是分不开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施家岙村党支部肩负起了越剧传承的重任。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有幸遇到了村支书,他对我们的到来十分欣喜,非常认真地发动周围的人填写调查问卷。“你是施家岙人,怎么能不懂越剧,随便填呢?”这是村支书对他自家姑娘说的话。每个施家岙人心中应该都有着一种把越剧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使命感。
施家岙之行,让我们在感受浓厚的越乡文化的同时,也让我们有了如何传承和宣传戏曲文化的思考。今天,在这个中国女子越剧发源地,我们看到了施家岙人对自己越剧文化的喜爱和保护,也希望越剧能在我们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恒久地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5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