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磨练大学生的意志,了解我国国情,把握政策方针,筑梦青春实践队主动提出前往乡村,切身体会“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意义,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和国情。都说农村和农民是立国之本,作为农业大国的我们,走进农村是我们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事情。
2023年8月21日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院21、22级和人文与传播学院22级学子组成的筑梦青春实践队,开展了“回顾古建历史 探访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我们探索了泉州市泉港区前黄村、后张村和峰尾镇不同的文化与历史,以及乡村振兴的实施与发展。
筑梦青春实践队团队合照
走进历史,传承文化
探访拥有从宋朝至今900多年历史的前黄村,在当地的宣传人员陈小英的介绍下,实践队成员了解到了近些年来村落的规划与目前的发展面貌,以及村落党服务中心人员组织的网络建构。这让我们对历史的传承以及当地文化的宣传有了新的方案,未来我们将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学习当地历史文化,通过面对面引导讲解,将我们非遗的历史传承下去。
感受古人智慧,传承文化香火
面对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别具一格的口圆底方造型的水井,不得不令人好奇。据陈小英介绍,因为古人建房要先凿水,在当时科技匮乏的社会,古人们便运用他们的智慧,开凿了这口生命之泉,至今这口井也还供养着村里的村民们。据了解,每天早上都会有村民到那里去打上一桶井水回去泡茶,甘甜的井水泡上福建的特色茶叶所谓是绝配,这也是福建茶文化的赓续,反应出村民们对文化的传承。在陈小英的指导下,我们团队的成员也学习试着打了一桶井水上岸,体验古人们的取水方式。
历史的呈现,文化的传承
作为福建省唯一一座全部由石头堆砌而成的土楼,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占地约5400平方米,正、辅房屋共108间,其中主楼内36间,外围建筑72间。最宏伟的便是主楼,“式好攸宁”的门匾寓意着‘友好和睦,乃可安居’,主楼整体呈四合院式,共三层,高9.4米。据了解,其墙体共有三层,最宽达1.4米,最窄0.73米,采用石头夹木头的方式,具有非常好的防御功能。主楼一二层为封闭式,没有开窗,向陈小英询问得知,是古时候为了防御所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第三楼开窗,并在四角设有出跳的哨楼,用于值班盯哨,以便保护主人。
据了解,经过岁月的侵蚀,建筑已经有些损坏,在2020年修缮完成,在2021年被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正是因为对石楼的历史性和安全性的考虑,老人们大多都已经搬离了石楼,仅剩一位老人对哪里有着深刻的感情,不愿搬离,但村委会也集资帮助她重新修缮,让她有了安居乐业之所。
紧跟党的步伐,发展乡村振兴
作为泉港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好的后张村,是我们实践队“三下乡”的学习之星。在村书记张国志和副村书记张亚莲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后张村的村委会。在那里,我们了解到了村落的历史更替,张氏家族的发展以及在书记的带领下村内乡村振兴的实施与发展。在规划图上,我们看到了村落设施从无到有,从脏乱差到整洁美观的变化。作为泉港区乡村振兴之最,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党的领导力量,以及一个村落领导人的重要性,当然邻里和睦也是尤为重要。用村书记的话说就是:“一个乡村的发展需要,群众团队的努力和书记的智慧与带领。”
聆听村书记讲后张村的发展
梦回海港,筑梦未来
峰尾古城是泉港区历史上惟一的一座古城。在当地指导员陈婉萍的带领下,我们从东门进入,见证了当地女神,姑妈娘娘的神庙,了解了姑妈娘娘的一生,以及当地人民对她的敬重之情。由此也心生感发,作为一个女性,对自己名誉的看重,是一种不逊的骨气。随后,在陈婉萍的引领下,我们用脚步丈量了峰尾古城的大小,体会了全港拥有13000多人口的最大村落的壮阔风景。沿途我们经过了三个进士第住宅,了解到了他们的仕途历程;此外还有许多西洋建筑的历史,以及福船文化的历史与传承。穿过大街小巷,感受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及生活方式,想想古时他们出海捕鱼长期不归后回到家乡的亲切感,可谓意无穷。
了解姑妈娘娘的一生
领悟福船文化的魅力
穿过大街小巷,体会乡土风情
经过一天的走访,从前黄镇到峰尾镇,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乡村振兴,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乡村振兴的实施与发展,每一桩每一件都贴近民生,都是为了乡村的发展在不断努力完善,那么作为青年的我们将不断提升自我,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回馈乡村,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见或建议,为此,“三下乡”的重要性也就不说而破了,意义也是显而易见。
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院“筑梦青春”实践团队
(柯雨晨 黄子倩 王姿 蔡柳佳 陈琰 王旖嘉 简敏 林江沣)
文字:简敏
图片:简敏 黄子倩 林江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51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