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团委小朋友们会服务队开展了“三下乡”期间的第二节特色课程——看得见的声音。秉承着春风化雨,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团委小朋友们会服务队教务组成员何思睿与周国瑄精心设计了一节创新型课程。
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下,中小朋友们对生活技能,科技应用等课本外方面的知识需求逐渐增大。为了培养小朋友们对科学知识方面的兴趣,扩大小朋友们的知识面,提升小朋友们动手能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物电团学服务队教务组用一堂创新的科学特色课,带领顺德星槎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探索声音的美妙。
作为这节课的引入,何思睿老师首先邀请小朋友们分享在生活中他们能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例如歌手的歌声,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雨声,风声,汽车驰骋的声音等,然后向小朋友们抛出疑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借此进入课堂的第一组实验:声叉实验。声叉实验的内容如下:用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水中的情况;用敲击后的音叉放在铺满彩色纸屑的紧绷塑料薄膜中,观察彩色纸屑的运动情况。实验结束后,小朋友们积极举手分享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振动的音叉会使水面产生振动,让彩色纸屑跳动。随后何思睿老师总结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随后何思睿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制作纸炮,深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至此,课程的第一部分结束。
图一何思睿老师介绍纸炮的制做
随后何思睿老师向小朋友们讲解关于声音的三个特性:音量,音调,音色。在这部分中,何思睿老师首先利用海水是以海浪的形式在大海中流动的例子类比出: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随后,何思睿老师详细讲解了声波图与声音三大特性的关系:音量与声波的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物体振动方式、发声体的结构有关。紧接着,何思睿老师组织小朋友们进入第二组实验:让声音看得见。在这个实验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利用提前准备好的特殊教具进行实验。何思睿老师要求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改变音量大小,音调的高低来改变图案的形状。最后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得出:声音越大,图案大小越来越大;音调越高,图案会越来越复杂两个结论。试验结束后,何思睿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实验原理,让小朋友们们对声音的特性更加熟悉。
图二何思睿老师展示实验过程
紧接着,进入课程的第三个环节:噪声的危害与防治。何思睿老师通过两个精心准备的小视频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什么是噪声,噪声的危害,以及噪声的防治,噪声的好处四个知识点。随后提问了两个关于噪声的小问题,加深小朋友们对知识点的记忆。
最后的环节是介绍声音的功能与应用,分别有声纳、调节情绪、信息传递三个。简单介绍完后,何思睿老师组织小朋友们进行了有趣的传声小游戏,让小朋友们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图三何思睿老师讲解声纳原理
图四小朋友们进行传声游戏
课程的最后何思睿老师对课程的所有内容进行了总结,至此,课程顺利结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52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