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摘要
网络素养是指个体在网络环境中获取、评估、使用、创造和分享信息的能力和态度,是网络时代的基本素养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身边的的部分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整体水平低于预期,存在认知观念、行为技能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受到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教育水平、与父母的亲密程度、课程收获程度等因素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需要构建网络素养教育生态体系,加强网络认知与观念的培养,建设健康用网文化,创新育人方式,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网络素养发展。
关键词
网络素养;大学生;现状分析;影响因素
正文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平台。特别是在2021年“元宇宙”概念的兴起,更预示着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网络世界,辨识信息、认识自我,并进行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将更具挑战,这使得提升公众网络素养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大学生是活跃的网民群体、网络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网络成瘾等相关心理健康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大学生网络素养情况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探讨影响其网络素养水平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设计了一份包含个人基本信息、网络认知与观念、网络行为与技能、网络信息素养等四个部分题目的问卷。问卷采用5点量表进行评分,其中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或从不做到,5分表示完全同意或经常做到。
三、结果与讨论
3.1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
本文对大学生网络认知与观念、网络行为与技能、网络信息素养三个方面的网络素养进行了评分。
| 网络素养方面 | 平均分 | 标准差 | 最高分 | 最低分 |
| 网络认知与观念 | 3.8 | 0.6 | 5.0 | 1.0 |
| 网络行为与技能 | 3.5 | 0.7 | 5.0 | 1.0 |
| 网络信息素养 | 3.6 | 0.6 | 5.0 | 1.0 |
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整体水平低于预期,存在认知观念、行为技能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具体来看,大学生在网络认知与观念方面的得分最高,平均为3.8分,说明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网络世界及其规范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仍有提升空间。大学生在网络行为与技能方面的得分最低,平均为3.5分,说明大学生在网络应用的多方面行为技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如网络安全防护、网络道德遵守、网络创新创业等。大学生在网络信息素养方面的得分与网络行为与技能方面相近,平均为3.6分,说明大学生在获取、评估、使用、创造和分享信息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3.2 影响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因素
我们在问卷得出的数据中对影响大学生网络素养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受到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具有显著影响,有些因素则没有显著影响。具体来看,性别、专业和年级等个人因素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不受其生理特征、学习领域和学习阶段的限制,而更多地取决于其内在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成长环境等个人因素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有显著负相关影响,这说明来自城市和非农业户口的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高于来自农村和农业户口的大学生,这可能与城乡地区在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有关。网络使用熟练程度等个人因素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有显著正相关影响,这说明网络使用能力是网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络素养提升的基础条件。
家庭收入水平、父母教育水平、与父母讨论网络内容频率、与父母的亲密程度和家庭关系融洽度等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都有显著正相关影响,这说明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沟通氛围和家庭情感支持等方面都是影响大学生网络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与父母的亲密程度对大学生的网络认知与观念、网络行为与技能和网络信息素养三个方面的影响最大,这说明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理解和信任是培养子女健康用网观念和行为的关键。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整体水平低于预期,存在认知观念、行为技能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受到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教育水平、与父母的亲密程度、课程收获程度等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构建网络素养教育生态体系,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的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
-加强网络认知与观念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世界观、价值观和责任感,增强其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和网络公民意识。
-建设健康用网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和行为,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和风尚。
-创新育人方式,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发丰富多样的网络素养教育内容和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支持弱势学生群体网络素养发展,加大对来自农村和农业户口的大学生的网络教育资源和服务的投入,缩小城乡地区在网络素养方面的差距。
参考文献
[1]王晓娟,李晓娟.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1):5-13.
[2]张晓梅,郭晓娟.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39):76-79.
[3]赵玉芳,刘婷.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某高校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20,(12):98-10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57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