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长安大学赴云南红河“边疆民族团结行,实践探索共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3年7月13日开启了为期九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只有在你出发之后,才能看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此次社会实践来到了我的家乡——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用镜头和脚步,记录下红河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珍宝,铸牢中华民族团结意识。
此次社会实践开始初期,团队在讨论实践地时,作为红河州人的我提出让大家来到我的家乡,让大家知道在中华璀璨的民族文化中还有一个宝藏地,十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璀璨的生活和文化。长安望红河,1800多公里,遇到的困难不止是路途的遥远颠簸,是语言的不通,是天气的变幻莫测,是未知的忐忑。但是团队听了我对红河州的简单介绍,是弥勒彝族可邑古村中的阿细跳月,是千年临安建水的紫陶文化,是锡都个旧的各民族团结友好,是多彩蒙自的州博物馆民族文化,是淳朴元阳的千年哈尼梯田。都很支持我的提议,然后一起协商我们的方案,随着一步一步的规划和探索,大家的心中对于红河州的好奇越来越深,那份热情逐渐达到了高潮。
带着激动的心情,伴着晨光熹微,开始了十二小时的高铁之旅,看着窗外景色不断向后,地形地势逐渐发生变化,我们从西安来到了红河州,向远离城市喧嚣的青山绿水驶去。由于是本地人,沟通交涉的任务自然是落在我的身上,听着周围人讲着那熟悉的语言和口音,是回到家乡的归属感,不断地沟通交流促进着我不断成长,我变得更加耐心、更能倾听他人的心声、更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图为实践队员谭瑾向游客讲述红河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热情似火是彝族人民的淳朴。那天走到可邑古村的广场,看到一位彝族阿嬢拿着扫帚打扫着昨晚的篝火晚会的残留,我们走上前帮着他一块打扫。打扫完后,阿嬢邀请我们一块去她家里做客,阿嬢的家中和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她用蹩脚的普通话给我介绍着彝族阿细的文化习俗以及可邑古村的一步步发展给他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可邑古村将彝族文化融入旅游,在给游客带来少数民族文化体验、传播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恪守坚持是沈家荣爷爷的初心和赤诚。作为001号讲解员,七十四岁的沈爷爷多年来,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一直坚守在滇越铁路,为一代又一代的新生代讲述着那段过去的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而在红河州博物馆,我也成为了一个讲解员。经过红河州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教学,才知道作为一个讲解员是是一门学问,从讲解时的姿势,到讲解时的语气以及和观众的互动,都是得不断的学习钻研。作为本地人,当我向外地游客介绍家乡时,心里满是激动,看到游客们好奇的眼神和听到对文化的称赞时,心里满是自豪和骄傲。在讲解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们也是满怀激情,努力用讲诉着红河州的多姿多彩。最后一站去到了我真正的老家——卡里卡村,很荣幸能够参加家乡的规划会,听着大家对家乡的规划,似乎能看到美好的将来。但同时也知道,由于不断外出的村民,为了本村更好的发展,有的自然村可能会逐渐消失,合并到其他的村子里。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还挺失落,曾经村子中的一些传统也许也会随着不断的迁移而消失,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下那些珍宝,让他们能够继续存在。
你说我们的旅程结束了吗,没有,远远没有,是千千万万个努力的人,铺成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道路,这就是我们社会实践的意义,用自己的一份力铸造民族团结之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57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