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长安大学学子三下乡:紫陶手艺人访谈录——淡惠云:将自己融入紫陶之中

来源: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李伟豪

7月14日,长安大学赴云南红河“边疆民族团结行·实践探索共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开展紫陶专题活动,亲身走进紫陶之都建水,了解紫陶的制作工艺、历史发展、文化内涵、传承现状等,在实践过程中品味紫陶之美,感受匠人之魂,以千年紫陶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队员谭瑾对“中国紫陶之都”游学研创基地及御麒堂负责人淡惠云进行了采访,听她讲诉了与紫陶之间的故事。

“紫陶里的神秘,是我梦寐以求的甘露”

“我叫淡惠云,是一位紫陶文化的传承人,我并不是建水本地人而是西双版纳人,但这并不影响对紫陶的热爱都知道云南是普洱茶的故乡,茶和茶器密不可分,在西双版纳也有很多的茶商,因此在耳濡目染下对精美的茶器产生了兴趣,而在我们云南有一个中国四大名陶—紫陶,其文化底蕴深深吸引着我,因此和紫陶结下良缘。”短短几句话勾勒出了淡惠云的前半生,小时候对茶器的好奇与喜爱为长大后的淡惠云走上传承紫陶的道路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淡惠云从小生活的家乡—西双版纳,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发祥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自古以来就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地,囊括古普洱茶的“六大茶山”。而能与普洱茶绝配的茶器就是由建水紫陶所制作。当身边人都与普洱茶相伴的时候,淡惠云却另辟蹊径,深深沉迷于普洱茶的好搭档—建水紫陶。淡惠云总是会一整天抱着阿爸阿妈从建水带回来的紫陶器具,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缠着阿爸阿妈问器具上的字画的含义和由来。

然而,阿爸阿妈口中的知识以及不能够满足淡惠云的渴望。大学毕业之后,淡惠云没有回到家乡而是来到了千年古城紫陶的发源地建水,彻底地走上了紫陶探寻之路。“踏上建水城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古朴的城市,不仅是热情的当地人和景色,更是紫陶和其背后的文化底蕴。”“边地儒城”,这是世人给建水县的雅称。建水县历史上一度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由于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形成了汉文化和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多元文化。建水古城历经12个世纪,至今仍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将匠心注入紫陶”

一来到建水,淡惠云便一头扎进紫陶的世界之中。紫陶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从最初泥料的选择、拼配、发酵,到制坯造型和拉坯,再到书画点染和精雕细刻,最后进窑烧制、抛光,每一步都体现着制陶人的用心和不易。“建水紫陶装饰中的‘阴刻阳填’工艺,是中国所有陶瓷装饰工艺中独有的,也是其最为璀璨闪耀之处。”先描后刻,先用毛笔在坯体上书画,定稿后用刻刀依照墨迹镌刻。工匠们熟练地运用他们的伞骨在图案的边缘进行刻画,并将图案中的坯体挖去。这个步骤,工匠们称为“阴刻”,整个过程要求既要完成阴刻装饰,又要保证坯体不变形,对工匠的手艺要求极高。刻完之后要填,每一块彩泥的填入完全取决于工匠心中的想象,看似简单的填彩工艺,是工匠们经过无数次失败而逐渐成熟起来的。万物要想在历史的长河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今天的建水城中,制陶人们开始了难度更大的创新,他们在填彩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彩泥的深浅度,以达到中国画中“墨分五色”的效果。建水千年的古城文化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地方文人墨客,好地方培养好才情,好原料碰上好艺人,“天时地利人和”皆俱,就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淡惠云凭借着纯粹的热爱和执着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让世人看到紫陶的璀璨”

“如此璀璨的紫陶不该被埋没在建水,应该让世人都看到它的美,走出建水,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夜以继日的沉淀不断打磨着淡惠云的手艺和心,“我想让它被更多人看到。”淡惠云和志同道合的制陶人一起创办了“中国紫陶之都”游学研创基地和御麒堂。紫陶研创基地建于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充分发挥该校紫陶学院的专业优势,打造教学实训、科研实验、生产推介、创业孵化、旅游观光融为一体的教育基地。御麒堂则主打亲身实践,参与紫陶的制作过程,体会制陶的乐趣和文化内涵。“游客和消费者们的奇思妙想也是我们制作的灵感。”淡惠云表示,创办这两个基地不仅让大家能够了解和学习紫陶的知识文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都给了更多的灵感,互相学习,海纳百川,一起让紫陶文化更加灿烂。

“不会是一帆风顺,充满着困难和挑战”

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其发展和推广并不是一帆风顺。“目前紫陶确实是一个不太好的现状,其实对于中国绝大部分手工艺来说都是如此。”淡惠云表示,很多商家为了让紫陶好卖,就会压价格,低价售卖紫陶,但就是由于这种风气的存在,让很多紫陶手艺人,特别是新人很难生存,容易让手艺人们产生放弃的念头,而消费者的观念也是存在一定的错误,要追求低价,可以购买工业化生产,但对于手工制作来说,其手艺的日日夜夜心思也是需要得到肯定和回报。“商家和消费者都应该共同营造清晰的认知和好的氛围。” 作为中国文化璀璨的明珠,让紫陶可持续的生产下去,传承下去,更好的未来是需要大家一同去创造的,紫陶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只要有心做,用心做,就一定会收获好的结果。

淡惠云老师对紫陶文化以及她的艺术工作的热爱,是一代代紫陶人的无畏,正是他们的匠心精神才让千年文化永流传,在民族文化、世界文化上熠熠生辉。一壶甘甜之水,至明月春秋。一盏铁韵佳茗,感岁月芳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57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寒假“返家乡” |返家乡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

姓名:杨萍专业班级:物流管理2401班实践感悟:在当今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刻认识到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切实提升这两方面的素质。通过……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积极

姓名:赵悦伽班级:通信工程2404班实践地点:学府路社区实践感悟:返家乡社会实践是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良好途径。在这个寒假,我加入了返家向社会实践活……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志以星火,愿暖冬日——外国语学院寒假“返家乡”社会实

姓名:吴君峰班级:阿拉伯语2301班实践地址:新城镇人民政府实践时间:2025年1月15日-2025年2月15日实践感悟:在这个寒假,我有幸参与了为期一个月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地点是新城镇人……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脚踏故土行实践,青春力量助振兴——土木工程学院2025年寒

姓名:马小龙班级:土木工程2306班实践地址: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昌宁镇政府实践感悟:在这个寒假,我有幸参与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地方政府的工作让我受益匪浅。整理文件资料和数据……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假“返

姓名:李智财班级:交通工程2301班实践感悟:随着春节的脚步日渐临近,我踏上了返乡的列车。不同于往年直接回家的行程,今年我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参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殷殷桑梓情 青春返乡行——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寒假返家

姓名:杜星亮班级:建电2302实践单位: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什字镇实践感悟:在这个寒假,我有幸参与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我的主要任务是整理资料、进行办公实践以及参与关爱儿童活动。这……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扎根家乡沃土,书写青春华章———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寒

姓名:张城玮班级:建环2303班实践感悟:春运,承载着无数人归心似箭的情感,火车站里涌动的人潮,是对家的渴望汇聚而成的洪流。于是在这次寒假期间,我报名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寒假“返家乡” | 寒霜砺志行 梓里焕新彩——文学院2025寒假“返家乡”社会实

姓名:魏蓬勃班级:汉语国际教育2201班实践地点: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北城社区实践感悟:正月时节,社区里虽然大部分积雪已被清扫,但仍有残雪夹杂着烟头、纸屑等杂物附着在地面上,…… 天佑青年传媒中心 兰州交通大学天佑青年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高唐县:探秘锦鲤养殖“金钥匙

为响应国家号召并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2月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前程似“锦”服务队走进聊城市高唐县锦鲤小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 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

【马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锦鲤游出致富路乡村振兴绘新卷”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响应…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最新发布

陕西理工大学学子三下乡:体“茶”新乡村·助力致富路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背景情况调查对象背景交代: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有关茶文化与茶叶生产的相关观点和偏好。调查对象来自中国各个省份和自治区,涵盖了多样的地理、社会和文化背景。以下是调查对象的详细情况:地理分布:调查对象…
苏轼词之“月”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范畴。《毛诗序》中提出了: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比兴是借助于客观外物以托主观情志的手法,这与意象在内涵上是同质的。《文心雕龙》的《神思》篇及《物色》篇都提出“意”与“…
长安大学学子三下乡: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023年7月12日至22日,我有幸跟随长安大学赴云南红河“边疆民族团结行,实践探索共筑梦”实践队来到了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在这里,我们开展了为期十一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在…
城易行调研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近年来,随着传统公交系统弊端逐渐显现,新兴快速公交系统逐渐应用于城市建设。为进一步了解当前BRT运营形势,调研当前城市公交系统发展现状,构建基于“智融+”一体化城市公交新模式,推动城市交通建设,城…
长安大学学子三下乡:采访“中国紫陶之都”研创基地及建水紫陶御麒堂负责人
采访人:谭瑾刘帅李伟豪都月刘语馨卓恩逵田亮被采访人:“中国紫陶之都”游学研创基地及建水紫陶御麒堂负责人淡惠云老师采访时间:2021年7月14日采访地点:红河州建水县岁月更迭,时光悠悠流逝,千年古都孕育…
汽院学子三下乡:智慧助老,前往公园问卷调研
中国老龄化加剧,因此对老人的智慧服务开展非常迫切。为了帮助老人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使用智能设备的能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暖阳助老”队于6月27日来到人民公园和合昌豪景湾,深入老人群体中了…
长安大学学子三下乡:探寻民族团结,感受自我成长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暑期社会实践是一次宝贵的机会,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加强…
志愿队顺利开展“守护微笑’活动
2023年7月12日,来自“微笑港湾,与心同行”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来到丹江口市岗河村小学,开展了一场名为“守护微笑”的活动,旨在提高儿童对唇腭裂的正确认知,减少社会对唇腭裂患儿的歧视,并帮助他们更好地…
“守护微笑”活动深入十堰市茅箭区社区
2023年7月9日,“微笑港湾,与心同行”志愿服务队在十堰市茅箭区上海路吉祥小区广场开展了一场名为“守护微笑”的宣传活动。活动旨在向社区人群普及唇腭裂相关知识,并通过互动形式,深入群众心中,写下一笔美…
长安大学学子三下乡:擦亮青春底色,民族之花长盛
我随长安大学赴云南红河“边疆民族团结行,实践探索共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3年7月13日开启了为期九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只有在你出发之后,才能看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此次社会实践来到了我的家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