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宣城7月3日电(通讯员 李林峰 王储存 朱博斌)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赴宣城市绩溪县华阳镇,“深耕百强乡镇,撰写振兴鸿鹄”主题乡村振兴实践团此次前往华阳镇中国徽墨文化园,旨在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徽墨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和非遗传承,感受徽墨文化独特的韵味和艺术魅力,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
绩溪华阳胡开文制墨厂是一家位于中国安徽省绩溪县华阳镇的制墨工坊。该制墨厂以传统的徽墨制作工艺和技术闻名,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胡开文制墨厂不仅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传统的徽墨制作技艺,还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不断探索新的材料和工艺,所以徽墨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也具备了更多的可塑性和使用方式。实践团来到了制墨厂,找到了徽墨制作技艺的代表性继承人汪爱军先生,汪先生现任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从事制墨行业多年,为徽墨及传统文化的宣传做出了贡献。实践团在他的带领下,观摩体验古徽墨的制作工艺。
三下乡团队在文化馆汪师傅的带领下进入到文化馆制墨车间,队员们就闻到了扑面而来的墨香味,只见一座座摆放整齐的炼灰制作工具,通过汪师傅的讲解,队员们了解到徽墨的原料加工过程。徽墨的原料加工需要经过炼烟、选烟、和胶、捣杆几个过程。首先,用年份合适的桐油树果实压榨成桐油,做成桐油灯,将瓷碗倒扣在桐油灯上,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烟灰。每形成一层薄薄的烟灰,就需要及时收集起来,得到上好的烟灰。接下来,将烟灰与特定比例的胶凝剂相混合,这一混合物需要经过漫长的搅拌和加热过程,以使其中的各种成分充分融合。最后原料呈现出黑色的泥状,这就是墨泥。到了这里原料加工的工序就完成了。
走进打墨车间,打墨师傅正从热气蒸腾的锅里,揪出一大团和好的墨泥,放在浸透墨色的木墩上,开始用锤子反复锤打,并不时用锤子翻搅着锤打过的泥饼,实践团队员在师傅的邀请下进行了尝试,墨泥经过一定次数的捶打之后,便制成了初制的墨腚。打墨师傅对墨胚分量的把握得心应手,实践团队员在师傅的指导下取一定分量的墨泥,经过称重后,将要求重量的墨泥在光滑的木板上充分揉搓捶打后,制成圆柱状,再放入墨模中进行压制,挤压成型。一排排的墨腚整齐码好,平铺在桌面等待着下一步的加工。
当徽墨制作前期过程基本完工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打蜡,描金,质检等步骤。首先要进行打蜡,打蜡是在墨块的表面打上一层蜡膜,防止水分进入墨块,使其变形。之后进行描金,描金是在墨块的表面,用金粉描绘出上面的图案和文字,是给墨块穿上华丽的外衣,增加其观赏性。最后便是质检,质检是徽墨出厂前的检查工作,检查墨块是否有开裂、变形等现象。
通过对整个制墨工艺的观察和实践,团队成员针对参观中的问题对汪师傅进行了访谈,汪师傅在为成员解答的过程中强调:必须提高青少年对徽墨文化的认知,它在徽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举足轻重。汪师傅表示,徽墨园将组织工作人员到学校宣传,向学生们传播徽墨文化的知识,这种举措不仅可以丰富青少年对徽墨文化的认知,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充分发挥青春力量,在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同时,进行创新和发展,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59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