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众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意义
非遗艺术植根于乡村风土人情,更因贴近群众而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明风采,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使传统文化深深植根基层,“艺路同行·青年范儿”山东大学“百队百场进社区”社会实践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情况展开深入调研,通过线上问卷的调研形式,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对于非遗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活动。
调研问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4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