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安徽师范大学生科院赴镜湖区充电桩普及及其使用率调研本科生实践团队的成员前往镜湖区充电桩所在区域进行充电桩各项指标的实地调研。
该团队以镜湖区为中心开展这次调研活动,着重统计充电桩的数量,充电方式,性能参数,计费标准,使用率,并向相关工作人员收集相关数据。同时向前来充电的用户询问相关问题,以及在网上发布问卷并回收统计。
经过该团队的调研发现,汽车充电桩具有交流充电桩(慢充)以及直流充电桩(快充)。前者简单但低效,技术成熟,主要面向家庭、个人,后者高效但复杂,适用于专业运营,由于配置要求较高,故需要配备谐波补偿装置。而用于公共场所提供充电的大多为直流充电桩。
该团队对充电方式进行了着重调研,团队成员发现使用充电桩只需用手机扫码进入小程序中进行操作即可使用,然后将充电头与汽车相应接口连接即可。相关计费标准在1.1到1.5元/度之间。
与此同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认为使用充电桩时较为方便,并没有太多的操作流程。极少数用户表示自己在使用过程中遇到过充电桩损坏,无法充电以及充电桩数量不够用的情况。也有用户提出了相关建议,例如,将新能源汽车广泛的普及并加快充电桩的建设;安排相关人员管理充电桩的车位,防止普通汽车占车位的情况等等。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充电桩作为其配套的辅助设施,定会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5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