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3年8月11日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数创非遗”实地调研项目在南通市展开。来自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五名成员深入地方,此次调研致力于深入了解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探究非遗市场的现状以及非遗数字化发展前景。
南通市,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这座城市的文化值得所有热爱非遗的人深入了解。为了更好地了解南通非遗发展的现状,团队成员在南通市蓝印花布博物馆、南通飞响板鹞博物馆等场所进行了深入调研。团队与馆内的非遗传承人进行面对面采访、交流,详细了解技艺的传承历程、困境以及未来的展望。现场气氛浓郁,调研团队成员与相关人士深入交流,收获颇丰。
蓝印花布是南通市非遗家族的招牌之一,在众多非遗项目中获得了较多的关注和较好的普及。蓝印花布凭借古典美的艺术气息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喜爱,来到蓝印花布博物馆参观、购物、亲身体验其制作工艺的人们络绎不绝,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普及和传承趋势。
图为传承人展示蓝印花布染色工艺。通讯员 陈喆
团队成员在对蓝印花布传承人戴老师的采访中获悉,近年来蓝印花布在贴合现代化生活的创新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蓝色印花围巾、手提包、外套等精美文创产品均是例证。同时,相关部门积极将蓝印花布文化融入居民生活,让蓝印花布走上街头、走进建筑、走进高校。博物馆与不少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鼓励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来馆参观、学习。对此,戴老师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高质量数字化创新,一定可以增强我国非遗的国际影响力和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与蓝印花布博物馆不同,板鹞风筝作为南通当地的另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了不同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板鹞风筝是南通市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了绘画、木刻等多项传统技艺,2006年5月20日,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团队成员在板鹞风筝博物馆调研学习。通讯员陈喆
团队成员在与传承人周老师的对话中获悉,板鹞风筝作为南通民间风俗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南通人民智慧的结晶。北宋年间,南通沿海人民在郊外空地放飞板鹞风筝,以风哨声预测天气。如今,天气预测技术的进步和城市的快速扩张,使板鹞风筝逐渐失去原有的重要性,仅作为艺术收藏存留于世。周老师表示,了解板鹞风筝的青年人已经不多,近年来依然坚持制作板鹞风筝的团体只剩下年老的身影,并且少数珍贵的制作工艺濒临失传,如矿物颜料的调配技法、棉布绘画技术。周先生还强调,传统非遗的数字化创新是发展和继承的必要之举,希望板鹞风筝通过互联网进入新一代青少年的视野,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保护和传承行列。
图为团队成员在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调研参观。通讯员陈喆
为进一步深化对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性的了解,调研团队抵达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学习考察,深入了解不同领域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向大众和专业人士征求有关非遗保护、传承的宝贵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仅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还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寻找本地居民填写调查问卷。他们了解到,南通市的非遗在本地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同时,团队成员们还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了一系列线上宣传活动,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分享平台等途径,向更多人传播传统非遗文化价值。
图为团队成员在蓝印花布博物馆调研留影。通讯员陈喆
在更多有志于文化传承的青年学子的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继续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熠熠生辉。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青年加入到非遗保护的行列,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为文化遗产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5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